農(nóng)村地區(qū)的婚慶喜事少不了煙酒,我最近回老家參加了表姐的婚禮,簡直被婚禮用煙的細節(jié)驚呆了!
按照我們老家的規(guī)矩,一場婚禮女方家會持續(xù)三天。第一天辦菜,準(zhǔn)備宴席所需的菜品,周圍的鄰居都會前來幫忙;第二天是正酒,親戚朋友送份子錢,并在禮品薄上登記;第三天是送親,新郎前來接新娘去男方家,通常在早上進行。
婚禮的第一天是最忙碌的,我們這些小輩幫不上什么忙,就被帶到了婚禮的“庫房”。大姑在幾天前專門把一個房間整理出來用來放婚禮用品,包括喜酒、喜煙、喜帕、喜被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們的主要任務(wù)是拆開并擺放喜煙。大姑給了我們一個大紅色餐盤,讓我們把非紅色和本地品牌的煙拆開,然后擺在盤子里,而且要擺雙數(shù),聽說是為了圖個吉利,取意成雙成對。這時候真的要感謝一下一盒煙的煙支是雙數(shù)。不一會兒,拆好的煙被表哥端走,而新娘表姐負責(zé)將這些煙2支一組發(fā)給幫忙辦菜的鄰居,剩下的則擺放在茶水區(qū)。
端走大盤后,我們還要繼續(xù)拆,擺小盤。這些小盤將在第二天的正酒上使用,除了花生、瓜子、喜糖,還得有煙。每個小盤里要擺16支煙,因為在老家的喜宴上,一桌有8個人,16支煙恰好每人2支,好意頭滿滿。
將喜盤全部擺好后,只剩下幾條紅色的煙。大姑又給了我們一張圖片,上面是店家用煙盒擺成的“喜”字,我們要用那幾條紅煙還原并擺放在明天禮品薄登記的桌子上。聽說這樣可以營造氣氛,婚宴上通常會選擇紅色包裝盒的香煙,讓婚禮看起來紅火吉祥,老輩人也會感到舒服。
第二天白天是吃席的時間,我們不用太操心事情。而到了晚上,我媽又囑咐了我很多關(guān)于第三天的“規(guī)矩”,我沒想到居然還有和煙有關(guān)的。她告訴我,到了男方家,不管抽不抽煙,只要是新人或者男方家人遞過來的煙,都要接著。結(jié)果還真是這樣,等待吃飯的間隙,男方的父母遞了兩輪煙,參加送親的人都接了過來,沒有一個人拒絕,這無聲的默契,大概也是為了圖個吉利吧。
整個婚禮下來,從喜煙包裝到散支數(shù)字,再到接煙,我真沒想到一包煙在婚禮上竟有這么多講究。而這次回家參加表姐的婚禮,不僅見證了她和新郎的幸福,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許多珍貴的鄉(xiāng)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