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有害健康”早已為公眾熟知,伴隨著我國居高不下的吸煙率,煙草早已成為公眾健康的頭號殺手。吸煙是慢性呼吸疾病、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眾多疾病的罪魁禍首,同時二手煙對健康的傷害也很大。但關于戒煙也有很多讓人將信將疑的傳言,比如像什么長期吸煙身體會習慣,突然戒煙反而會戒出病來等。這些說法正確嗎?
戒煙跟意志力有一定的關聯性,但戒不掉卻不一定是因為意志力薄弱。煙民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未成癮的,對于沒有成癮的煙民朋友來說,可以依靠毅力戒煙。但是對于罹患煙草依賴的患者來說,事情就變得復雜了起來。
“煙草依賴”本身是一種致死性的慢性病。之所以會產生依賴,主要是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能讓人上癮或產生依賴性。具體來說,吸煙時尼古丁會進入血液,促使多巴胺大量分泌,讓人產生快感。有些“老煙槍”突然戒煙后,會有特別想抽煙、心癢、坐立不安,甚至頭痛、失眠、焦慮等癥狀,從而感覺自己好像生病了。臨床上,這些癥狀屬于戒煙后出現的“戒斷癥狀”。體內尼古丁水平突然下降,使身體不適應,而這些異常反應,往往是身體逐漸變好的表現。
根據2018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發現,我國吸煙者中煙草依賴的患病率高達49.7%,而煙草依賴者戒煙成功的可能性顯著低于非煙草依賴者。對于已經產生依賴的吸煙者,其實是罹患了疾病,光靠意志力戒煙就很困難了。目前已有科學的戒煙方法,如專用藥物。在專業醫生及機構(如戒煙門診)的幫助下戒煙會變得輕松,成功率會提高3到4倍。尋求專業的戒煙幫助,包括心理干預行為療法及戒煙藥物等綜合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戒煙成功率。
準備全面,科學戒煙
戒煙者要經歷準備階段、采取行動階段和維持戒煙狀態階段。在戒煙前心理上要先做好準備,考慮清楚為什么要戒煙,可以將戒煙的原因寫下來放在常見的地方。也可以把戒煙的決定告訴親人好友,請他們監督。
采取行動階段,制定一周戒煙目標,開始戒煙后要注意充實自己的生活。避開那些觸發因素,不要和吸煙者在一起,處理掉身邊與吸煙有關的一些物品,比如說打火機、煙灰缸等,使自己的家中或辦公室成為無煙的環境,想吸煙時可以吃一些水果、口香糖等。
最初的幾周內,可能出現不少問題和困難。比如說因為吸煙成癮,出現尼古丁的戒斷癥狀,就要使用相應的戒煙藥物。另外煙民朋友還可以微信上搜索關注微信號公眾號“在線戒煙”,參加在線戒煙活動,如果煙民朋友在戒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最好到專門的戒煙門診或者找控煙專家幫忙,或撥打全國專業戒煙熱線 4008085531 這個號碼獲得幫助。
這里還要強調一下,吸煙的朋友要記住,吸煙成癮是個疾病,如果戒煙不成功,不要過分自責或者懷疑自己的意志力,吸煙成癮是需要治療的,只有找對正確科學的戒煙方法,才可能在戒煙路上少走彎路。另外在戒煙后要適當控制飲食尤其是要少吃甜食,增加運動量。
戒煙好處多
煙草煙霧中含有多種已知的致癌物,有充分證據表明吸煙可以導致多種惡性腫瘤,還會導致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系統等多個系統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3個吸煙者中就有1個死于吸煙相關疾病,吸煙者的平均壽命比非吸煙者縮短10年。煙草對健康的危害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順利戒煙,可以明顯降低吸煙者的死亡風險,且戒煙的持續時間越長,死亡風險越低,更重要的是任何年齡戒煙均可獲益,早戒煙的人比晚戒煙者的預期壽命要更長。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人的平均壽命約減少10年,而60歲、50歲、40歲和30歲戒煙,分別可贏得約3 年、6年、9年和10年的預期壽命。
放棄煙草或電子煙產品可以改善牙齦組織的血流,確保細胞獲得生存所需的足夠營養。這樣做還能使免疫細胞進入感染區域,在一年后能降低罹患慢性牙齦疾病的風險。戒煙還讓心率下降、血壓降低,由于減少了與煙草中數種致癌化學物質的接觸,所有種類癌癥,尤其是肺癌的風險大大降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