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自卑叫做“不吸煙”
“來,恰根煙!”
“不,我不會抽煙。”
每每遇到別人好意遞給自己一根香煙時,內心便會無端產生一種“自卑感”。在人際交往中,不吸煙往往被人認為是阻礙順利交流的“絆腳石”。尤其是對于不太說話的內向人士來說,當別人在你來我往地相互遞煙分享中傳遞著熱情時,心里總會有不少的失落和恐懼,害怕別人孤立自己,害怕機會從身邊溜走。
對于老煙民來說,抽煙是建立人際交往的正常通道,分享交流前往往是由于一根煙開始的。發煙、點火,這是考驗對方熱情度的方式之一,你做得對就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而你要是沒有按照別人的預想來操作,或許也會導致交際失敗。首先就拿發煙來說,看人發煙是必須注意的事項,不看人就發煙或者明明大家都會抽煙就是少發幾個人的煙,就會被人認為小家子氣或者不地道。你接受了別人的煙,適當的時候就得還發給別人煙抽,這叫禮尚往來。
不會抽煙的人就沒有這些所謂的煩惱了,但是卻失去了一次極好的交際機會。殊不知,人們正是在一次次的分享香煙過程中得到了交流機會,也將證實彼此的友誼有沒有加深。
不抽煙,或許在抽煙的人眼里是個異類,因為大家都在抽煙,就你不抽煙,給人感覺是“不合群”“孤僻”。抽煙者會在抽煙過程中開懷暢談,卻對不抽煙的人會有隔閡和距離。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抽煙,煙民數量也在青年人中下降不少,但是煙民的固執力也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對煙草的粘性是揮之不去的。他們會在一次一次的立下戒煙的誓言中食言,關鍵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吸煙對自己更加有利,吸煙的好處對自己來說更多一點罷了。
不吸煙是個人選擇,吸煙也是個人愛好,吸煙者把吸煙當作人間值得,不吸煙卻沒有了這份值得,但是也沒有關系,自卑就更不應該了。因為不吸煙,首先可以節省下一筆不少的開支,還對身體有了一份健康的保障。當別人都在吸煙時,最多自己就暫時離開一會,每必要為了交際去重新學習抽煙,更不要心里有自卑的包袱,怕不吸煙帶來的不利會被無限放大。
吸煙與不吸煙,完全是一種人生選擇,無論有利還是不利,都是一種生活方式。自由、隨意地過自己的日子,開心、愉快地生活下去,不把吸煙當成負擔就好,也不把不吸煙當成社恐的理由,生活才能更加健康積極地走下去,日子才能更加越過越順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