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北歐去不起,而是哈爾濱更有性價比。”
“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
“不是保時捷消費不起,而是共享單車更有性價比。”
近段時間,“不是,而是……更有性價比”這一句式的熱度愈發高漲。在腔腔看來,這恰恰委婉地展現了一種正在流行的消費觀。回首從前,小編購物也曾動輒豪擲幾千,到如今三思而后行,再三咬牙只為購買一個百元單品。
正是因為像小編一般的普通人越來越有意識的“節衣縮食”,不再迷信大牌,而是轉而擁抱“平替”,所以,曾經被遺忘的軍大衣,今年爆火刷屏。曾經被不屑的拼多多,今年市值一度超過了阿里。
那么原因何在?
據權威媒體分析,一方面,很多普通人的收入確實有所下滑,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用于消費的金額當然會被縮減;
另一方面,奉行“極簡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從迷信大牌LOGO到對品牌溢價祛魅,從盒馬生鮮、山姆會員店到樓下小賣部、小區菜市場,從打車上班到公交通勤,很多人發現,清除不必要的物欲,掙脫消費主義的驅使,反而可以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需求。
簡而言之,當代的消費者既要物美,也要價廉。
所以,平替時代,既是因為宏觀環境正在漸變的例證,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針對生活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人們調節自我與外物關系的努力。
其實,早在幾年前,平替之風就初見端倪。大概在2020年前后,那些原本就很暢銷的四、五類煙變得更加緊俏,出現“低端煙一煙難求”的景象。很多零售戶都認為低端煙供不應求的局面會持續很長時間。
除了官方因素之外,諸多消費者也在大量囤積和搶購四、五類煙。在小編看來,這股搶購熱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消費者認可平替消費理念。畢竟在一部分消費者心中,卷煙的高中低檔次并沒有太大影響,只作提神解乏之用,“價廉”這一因素就至關重要。
但是在另一部分消費者心中,卷煙消費降檔既然已成事實,那肯定會選擇吸味更好、更符合自己口味偏好的產品,這也是眾多大單品在市場競爭中地位更加穩固、擁躉更加堅定的重要原因。
那么,難道平替時代要回歸之前“低價競爭”為主旋律嗎?不。平替的底層邏輯不在于“平”,而在于“替”。
各品牌不是要單純降低價格,返回低端價格戰,而是升級性價比,滿足今天更理性的消費者的種種需求,用性價比高的產品“替”代性價比低的產品,才是平替時代題中應有之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