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與愛人出國旅行,需要乘坐長達12個小時的航班。對于一個煙民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殘酷的考驗。抵達目的地后,愛人飛奔出機場,用著一口蹩腳的英語向外國友人借了個打火機。之后的這些年,在時間能接受的情況下,都會優先乘坐高鐵,在煙癮難忍的情況下得到一個短暫的緩解。
為何煙民在長時間飛行中能夠克制吸煙欲望,而在乘坐高鐵時則頻繁尋求吸煙的機會呢?
長時間的飛機旅程中,煙民往往能夠做到自覺戒煙。盡管飛機上的空氣干燥、空間狹小,但煙民們仍然能夠忍受煙癮的折磨,不為吸煙而打破規定。這主要是因為飛機上的管理制度嚴格,吸煙違反了飛行安全規定,一旦被發現,煙民將面臨嚴重的法律責任。在這種高壓的管理環境下,煙民們不得不克服煙癮。
2019貴陽龍洞堡機場派出所處罰了一位在飛機客艙內吸電子煙的旅客。除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處罰,機場派出所還上報民航局,將該旅客列入嚴重失信人名單,禁止其在一年內乘坐飛機。
高昂的犯錯成本幾乎已經形成了社會共識,在飛機上不能吸煙,即使煙癮再難忍,也可以做到克制。
與長時間飛機相比,高鐵上的吸煙行為則顯得更為頻繁。高鐵站臺上,煙民們迫不及待地走出車廂,尋找吸煙區。高鐵上的管理制度相對寬松,站臺吸煙雖然不符合公共場所的規定,但并未涉及到嚴重的法律責任。因此,煙民們心理壓力較小,更容易被煙癮驅使。故而每站停車期間,下車吸煙成為了煙民們必不可少的環節。
從上述分析可見,制度的嚴謹性和社會環境的支持性對于引導煙民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它們如同雙重的守護者,不僅在物理空間上限制了吸煙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層面激發了個人改變的內在動力。當外部規則與內心覺醒相契合,昔日看似不可能的戒煙挑戰,便成為了眾多煙民生命中的一次華麗蛻變。
隨著社會對健康生活方式推崇的高度,加之科技的進步為煙民提供了更多輔助戒煙的工具和信息。飛機上那段短暫而自律的旅程,將成為煙民生活中一個象征性的起點,證明了在恰當的環境與制度激勵下,戒煙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