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廣網等媒體刊發了一則社會評論《喪事嚴禁私辦喜事只請親人?形式主義脫離實際不近人情》,針對部分地方在具體落實中央關于“治理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隨禮攀比”指示的過程中,不顧法理、人情和常理的一些具體做法提出了批評。
作為從事煙酒等快消品行業的一員,對文中提出的“這些看似細化以便于執行的《指導標準》,脫離實際甚至有不近人情之嫌,反而容易在執行過程中淪為形式主義,最終停留于紙面而被棄用”的觀點深表認同。結合煙草品牌的市場消費情況,想談幾點看法。
一、落實中央有關指示要實施一地一策的“指導標準”
作為一項改進社會治理的具體措施,在推進社會移風易俗朝法治化軌道建設的過程中,對天價彩禮、陳規陋習、不正之風等社會丑惡現象的治理不松懈的同時,在法律范圍內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和群眾的感受是必要的。
在煙酒消費上,即使在同一個縣域內,不同村鎮之間也存在消費水平的差別。如果有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為了表達熱情,喝點好酒、抽點好煙其實也能理解。針對有的地方制訂的婚宴標準“煙每桌不超過2盒,每盒不超過25元”這樣細致的規定,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容易導致群眾的抱怨。
據筆者所知,很多婚禮的婚慶用煙是由婚禮的一方(通常是男方家)提供,他們會為了表示熱情而提高一點標準或為了便利而兼顧兩家的需求量一并采購。如果新人雙方不是同一地人,就容易發生婚慶用煙超標的情況,難以兼顧合規與順應人情,也有違“禮之用,和為貴”的文化傳統。
二、優化實施細則要結合深化改革的指導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重大決策(以下簡稱《決定》),未來各行各業都將根據《決定》對表做出優化調整和具體部署。
《決定》提出了要后移消費稅征收環節并穩步下劃給地方的明確指示。作為快消品之一,煙草消費稅改革也將是我國消費稅改革的“重頭戲”。
據此分析,這一改革方向將改變煙草行業納稅主體(即由過去以工業企業為納稅主體改為以商業企業為納稅主體),對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發揮重大積極性。同時,從增加地方財政支出,擴大社會內需角度看,如果過嚴控制快消品的消費行為,將對本地經濟發展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應該統籌經濟和社會雙重因素來對待老百姓紅白事上煙酒消費問題,在嚴格控制跟風攀比效應的前提下,提高稅率較高的二類煙及以上的使用比例最符合本地財政增收的經濟利益。
三、快消品牌應圍繞國家戰略重點深度扎根
據業內專家預測,正在醞釀中的煙草行業新一輪的“價財稅”改革將適度上調高端高價位卷煙消費稅率,讓中高收入群體承擔更多的繳稅責任。
結合《決定》精神,快消品行業應把培育品牌、拓展市場的經營行為自覺與國家戰略偕行。在國家重大基礎工程推進地點、“一帶一路”戰略支撐點、重大城市群、戰略備份城市、廣大鄉村振興市場等應大力加強品牌培育和市場拓展工作。
從中央媒體近期對少數地方執行中央政策搞形式主義的批評中,我們也另一個側面感受到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為刺激內需消費,在繼續堅持法治化移風易俗、遏制不正之風的前提下,兼顧規矩和人情,適度為老百姓必須的消費品放松管制的信號。希望那些存在管控過嚴的地方,能及時接收到此信號,并根據《決定》所指方向及早做出優化調整措施,為快消品品牌的培育提供更寬松的市場環境。
央廣網評論:
《喪事嚴禁私辦喜事只請親人?形式主義脫離實際不近人情》
央廣網? 2024年8月19日
日前,山東成武縣發布“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指導標準”,其中部分條款引發爭議。譬如,婚禮參加人員為“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近姻親”,婚宴標準“煙每桌不超過2盒,每盒不超過25元;酒每桌不超過2瓶,農村每瓶不超過60元,城區每瓶不超過100元”;喪事“嚴禁私自辦理”,“喪主要第一時間向村紅白理事會報告,由紅白理事會主持辦理,并向鎮(街)民政部門報備”。
治理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隨禮攀比本是好事,但如此具體細致甚至到了教條的地步,顯然過頭了。若新人想請同學、朋友參加婚禮,難道就不合理、就該被禁止嗎?如果主人家經濟條件不錯,請客人們喝點好酒有什么問題?辦喪事本就是民事、私事,談何“嚴禁私自辦理”!如果違反了規定是否要被處罰?處罰的依據又是什么?
事實上,早在2016年該縣就已發布類似的“指導標準”,也規定了喜事參與人員限于血親及近姻親,且“嚴禁超范圍接待”;喪事“提倡隨禮不坐席”“嚴禁偷埋土葬”等。可以看得出當地治理紅白喜事中一些不正之風的決心,但這并不代表就可以不顧法理、人情和常理。
這些看似細化以便于執行的“指導標準”,脫離實際甚至有不近人情之嫌,反而容易在執行過程中淪為形式主義,最終停留于紙面而被棄用。更重要的是,這是對人們正常生活的粗暴干擾,這種典型的“好心辦壞事”也是官僚主義的表現形式之一。
大到中央文件小到村規民約,各方面工作都要在法治軌道內推進。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專門文件,對彩禮婚俗等不良習俗、不正之風開展治理,全社會對“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呼吁改革也早已是共識。可以說,移風易俗既是形勢,也是趨勢。民風民情是長期形成的,移風易俗也要在法律范圍內考慮實際情況和群眾感受,更應重視并珍惜百姓的理解與支持,將共識凝聚為合力,用依法依規、理性平和、求真務實的態度和措施,摒棄劍走偏鋒、一勞永逸思維,將好事真正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