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進行了修改,其中刪除了飯館、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5處場所,該條例將于2025年1月20日實施,這是否代表著1月20日后這些地方就可以吸煙了?
條例為什么修改?
針對該條例的修改,引發了網友們激烈的討論,有網友認為條例的修改,可能會導致這些公共場所吸煙的人越來越多,非煙民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也有網友認為,現在的煙民素質普遍偏高,即使修改了條例,也不會增加公共場所吸煙的人群。面對網友們的爭議,有關部門做出了如下解釋:此次修改條例的內容,并非是為了放寬控煙政策,而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和分類不同類型的公共場所。
控煙政策和成效
我國在控煙方面一直都比較努力,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完善,積極推進公共場所控煙工作,逐步實現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到2030年爭取將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降低到20%”。
近幾年來,在控煙行動中,深圳和上海提前完成了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的控煙指標。據相關數據顯示:深圳的控煙關鍵指標(15歲及以上成人)吸煙率已降至16.9%,低于2022年全國平均值24.1%,深圳市之所以能提前實現這一指標,不僅僅在于公民的意識提高,還在于法律法規的完善,深圳市于2014年頒布了《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成為中國首個實施室內全面禁煙的城市。該條例不僅涵蓋了傳統的公共場所,還將公園、沙灘等戶外區域也納入了禁煙范圍。
上海成人吸煙率降至19.4%,同樣提前達到“健康中國2030”目標。上海市自2017年起實施了《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該條例明確規定了室內全面禁煙的范圍,包括辦公室、餐館、酒店、商場、樓道等公共場所。此外,還設立了專門的控煙監督機構,負責日常巡查和執法工作。
盡管《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修改引發了一些誤解,但實際上這并不是放松控煙政策的信號。相反,它反映了相關部門在不斷優化行政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與此同時,上海和深圳的成功經驗表明,通過嚴格的法律法規、有效的監督機制以及廣泛的社會參與,可以有效降低吸煙率,保護公眾健康。未來,希望更多城市能夠完善監督機制和法律法規,進一步推進我國的控煙工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