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年直到5月份跑下來,要充分肯定目標進度的來之不易。這個「來之不易」,首先反映為合理而必要的進度節奏,實現了量的穩定增長和結構的持續提升,以上半年外部環境的復雜嚴峻,「合理而必要」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同時也體現在守住紅線、兜住底限,以強有力的措施推動庫存回落,促進市場狀態企穩回暖、轉好向好。然后還表現在整個產業鏈持續鞏固提升的系統性、協調性,從上游到下游、由內部而外部的保持定力、穩定預期。
更不能回避高位增長、需求疲軟、狀態緊繃、市場缺乏活力和后勁的壓力山大。一是增量減少、增速放緩,量是如此,今年前5個月同比增量為近5年同期最低,而結構較之去年同期倒是有一定幅度的回暖,但單箱均價增長只比去年同期好一丟丟,同樣為近年來比較低的水平。二是市場狀態有一定好轉,但轉好的程度有限,基礎也尚不牢固,相比于春節后的「高壓」運行,經過限產降庫、改善投放、優化結構、加強市場打私打假等一系列動作,呈現出一些積極但又仍顯脆弱的趨勢變化。三是高庫存仍然是眼下最大的風險源,從春節過后到現在,工商庫存一直處于高位運行,社會庫存也沒有明顯削減,盡管同比環比都有所緩解,但畢竟仍在高位且較長時間的高位運行也是風險淤積。四是現有消費群體收縮、新增消費群體不足的影響不斷地顯現出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缺乏需求彈性、市場活力不足,并不斷從結構蔓延到銷量,隨著增長基數的持續墊高,未來一減一降的影響還將更大范圍、更深層次。
在防范『溫水效應』中,我和朋友一起討論過需要引起重視的一些苗頭性問題風險。一是缺乏足夠的敏感,對外部環境、市場形勢、需求變化的認識停留在表面,局限于眼前,對于需求變化帶來的深層次影響、整體性趨勢缺乏更長周期、更大空間的認識判斷。二是已經這個樣子了,只能這個樣子了,做多少算多少,做成什么樣算什么樣,不能保證一以貫之的力度和策略上的針對性、預見性,態度上的無可奈何加劇了技術上的無能為力。三是為了達成目的,可以不顧過程不計后果。隨著時間長了、壓力大了,為了實現目標,那些原本心有敬畏的底線紅線就不管不顧了,尊重市場、遵循規律、遵守規則被選擇性地放在了一邊,必須要警惕這種片面追求結果的正義性而導致過程的破壞性,好心不能辦壞事。
從6月份開始,就進入到傳統意義的淡季,需求缺乏活力是一方面,這并不是6 月份新冒出的問題,而是疫情過后的延續,只是放在淡季的背景下顯得更突出一些而已,我們可以理解為沒有繼續變壞就是好消息,但同時也意味著必須正視市場沒有趨于變好的事實。沒有節禮刺激是另外一方面,今年的中秋和國慶「兩節合一」,在此之前4個月都沒有節禮和假期消費,這意味著此間幾乎只能必須依靠常態消費來支撐經濟運行,雖不至于出現驟然大的波動,但接下來只能咬牙「熬」過去而不能指望節禮對于消費的激發牽引。
所以6月份很關鍵,決定著上半年的時間、任務「雙過半」。
6 月份的重點,在頂住外部壓力、盯住目標進度的前提下,我把它理解為穩一穩、調一調、看一看。首先是穩,穩住陣腳是第一位的,鞏固前5個月的目標實現、任務完成,穩定需求與穩住陣腳呈正相關性,同時還會影響到接下來的穩定運行,要堅持把有效服務需求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大力度、最大限度滿足需求。然后是調,既要不遺余力調整狀態,抓住一切時機見縫插針調整狀態,調多少算多少,能調多好調多好;也要調整心態,無所謂和無奈何在某種意義上具備相當的破壞性,防止市場變化、發展趨勢的浮于表面,防范「囿于形勢」的自我放棄。再就是看,看清形勢,看準趨勢,對市場形勢、需求變化的復雜性、嚴峻性要有更清醒的認識,在更大范圍、更長周期來加以認識把握,把問題和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立足長遠、解決全年。
因為7、8月份更重要,關系到下半年乃至全年的平穩有序。
這不僅僅是7、8 月份的重要程度不亞于比6 月份,上半年的收尾很重要,下半年——相比于開年的高開——穩走甚至更為關鍵,只要7、8月份穩住了,下半年乃至全年就有了好的基礎,中秋國慶節日也才有優化調控、提升狀態的騰挪空間和回旋余地,跨周期、逆周期的基礎和平衡亦在于此。更是對7、8月份的形勢和壓力有更冷靜的判斷,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需求缺乏活力、沒有節禮刺激的現實,另一方面是去年很高的增長基數,去年7、8月份的銷量是近5年同期最高,7月份的增量同樣處于同期高位,今年7、8月份能夠保持在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就是可以接受甚至是比較理想的結果。
其實,到現在早已不是態度問題,甚至都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
置身于大周期+小氣候的疊加,更好地跟進需求、服務需求、滿足需求,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但這里面有一個需要單獨提出來的點,或者說,應該反復強調的常識——不是消費者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消費者——對待市場需求,我們需要這樣的謙卑和敬畏,需求不是地里一茬兒接一茬兒的「韭菜」,不是想要就要、想有就有、想來就來,需求是守不住的,需求也需要精心呵護。如果對需求缺乏敬畏、缺乏尊重,跟不上需求變化、發展趨勢,不管是當前穩增長,又或者中長期可持續,都有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
有了這個前提,才有提高供給質量的技術和可能,落后于消費者審美,落后于新技術、新物種、新趨勢,是中式卷煙品牌的最大風險,努力的方向在于兩高產品和創新產品,在于解決好「留不住人」和「后繼無人」的問題,以新技術創造新體驗,用新體驗提升新價值,就是最好的品牌保鮮、價值升級,才能從根本上支撐起當前穩增長、中長期可持續。
近段時間,朋友們對于市場壓力有很多討論,有擔心層層加碼的,有焦慮脫離實際的。其實,討論本身就說明面對壓力挑戰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就表明了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的堅決態度。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