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居民消費信心不足的影響,消費者心態從“追求新品、超前消費”轉向“實用主義、捂緊錢袋子”。這一變化對依賴消費升級和品牌溢價的煙草行業(包括傳統卷煙和電子煙)造成顯著沖擊:高端卷煙增長乏力,電子煙市場萎縮,低端假煙沖擊正品市場。本文通過分析消費心態轉變對煙草行業的影響,探討行業如何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渠道優化、政策適配及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增長。??
一、引言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更傾向于“夠用即可”,減少非必要支出(如高價煙、電子煙嘗鮮)。? ??
部分縣域電子煙門店數量下降超80%(引用2023年電子煙行業協會報告);高端卷煙增速放緩,部分地區出現“10元以下卷煙回流”現象。??
如何應對消費降級對煙草行業的負面影響?行業需在政策約束下調整戰略,平衡短期生存與長期創新。??
二、消費心態轉變對煙草行業的影響
1.需求端的變化
價格敏感度上升: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同品類低價產品,“貴價煙社交屬性”弱化。 ?
創新需求下降:電子煙口味禁令、高溢價新品(如聯名款)市場反響平淡。 ?
真假煙界限模糊:部分消費者認為“低價假煙也能滿足需求”,沖擊正規渠道。??
2.供給端的困境 ?
電子煙渠道萎縮:縣域單店存活率低,監管成本高導致經營者退出。 ?
傳統卷煙利潤承壓:高端煙庫存積壓,低價煙利潤薄。 ?
三、煙草行業的應對策略
在當前消費心態趨于保守、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煙草行業(包括傳統卷煙和電子煙)需要從“需求端變化”和“政策監管環境”出發,調整戰略方向。以下是針對不同維度的具體應對建議:
1. 重新定位產品價值:從“消費升級”轉向“理性價值”
強化性價比產品:開發中低價位但品質穩定的產品線(如區域性品牌),滿足“捂緊錢袋子”群體的需求,但需注意避免與低價劣質煙混淆。例如,可通過“減害技術”或“原料優化”宣傳“同等價格更高品質”。
功能性細分:針對特定場景(如提神、舒緩壓力)或人群(如年輕群體、女性)推出差異化產品,通過精準營銷創造需求,而非單純依賴價格戰。
2. 電子煙的轉型:從“獵奇”到“實用化”
政策合規優先:電子煙監管趨嚴是大勢所趨,需嚴格遵循口味限制、青少年保護等規定,避免因違規被清退??赊D向“醫療化敘事”(如輔助戒煙)或“技術迭代”(如更長續航、更低漏液)。
渠道整合與專業化:縣城電子煙門店的萎縮是市場出清的結果,可轉向“線上合規銷售+線下體驗店結合”模式,或與便利店、煙酒店合作設立專柜,降低單店運營成本。
3. 利用政策工具對沖風險
稅收與價格杠桿: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如提高低價煙占比)或區域性定價策略(如經濟下行地區主推中低端產品),平衡銷量與利潤。
控煙與行業利益的平衡:主動參與減害技術研發(如低溫加熱煙草),響應政策導向,爭取在嚴監管中保留創新空間。
4. 渠道下沉與終端控制
鞏固傳統渠道:加強農村和縣城終端網點管理,通過“數字化系統”監控庫存和動銷,避免假煙沖擊市場。例如,推廣“一物一碼”防偽技術,增強消費者對正品的信任。
跨界場景滲透:在合規前提下,探索與餐飲、娛樂場所的聯合營銷(如特定場合的定制煙具),創造消費場景而非依賴隨機購買。
5. 應對“創新疲勞”:隱性升級與用戶黏性
隱性技術迭代:不強調外觀變化,而是優化吸阻、燃燒均勻性等體驗細節,通過老用戶口碑傳播(如“新版更順喉”)。
會員體系與社交屬性:搭建消費者社群(如微信小程序),通過積分兌換、限量版兌換等增加復購,但需規避誘導消費的監管風險。
6. 長期戰略:減害與多元化
布局新型煙草制品:投資HNB(加熱不燃燒)等減害產品,盡管短期投入高,但符合全球控煙趨勢,可能在未來政策開放時占先機。
非煙業務探索:利用渠道和資金優勢,拓展關聯業務(如煙具維修、周邊商品),降低對單一產品的依賴。
總結:
穩住基本盤,優化渠道和產品結構適應消費降級;通過合規創新和技術微迭代保持用戶黏性;押注減害技術和政策紅利,規避行業系統性風險。煙草行業需正視消費降級的長期性,放棄對“消費升級”的路徑依賴,轉而通過性價比提升、渠道效率優化和政策博弈實現韌性增長。
煙草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其強監管屬性,因此所有策略必須優先符合政策框架,而非單純追求市場擴張。在消費收縮的周期中,“活下去”比“增長”更重要,需更注重現金流和成本控制。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