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保養、換刀、磨刀,生產……這是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柳州卷煙廠制絲車間甲班切絲機學習崗位員工郭強的工作日常。僅僅用了了兩個月的時間,他已經能獨立上崗,儼然一副老師傅的模樣。
郭強于2019年從駐柳空軍某部轉業至柳州卷煙廠制絲車間工作。剛到葉片段學習的時候,相鄰崗位的青年員工聽說來了個空軍專業到咱們車間的兵哥,都很感興趣。郭強每次都會風趣地解釋:“大家是不是都認為我是開飛機的?其實我是修飛機的。人家開飛機的肩膀上可比我多一條杠呢!”或許是對軍旅生活感到好奇,所以工作之余大家伙都喜歡和郭強聊天,郭強也毫不吝嗇地分享十多年來自己在部隊里所經歷過的一些故事。
郭強經常提到,在部隊里最難忘了的事,就是當年剛剛培訓完準備實戰上機維護的時候,連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毫米”的故事。曾經某型戰斗機在維護完成起飛以后突發故障緊急迫降。后來查明是加油口密封圈更換以后并未完全貼合機身,大概還有0.5~1毫米的間隙,就是這個原因導致在高空速下形成壓力導致飛機失控。1毫米,這個平日里肉眼可以忽略不計的距離,在戰斗機上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自從學習到這個案例以后,郭強每次接到維修任務,都以“毫米級”的標準要求自己,力爭萬無一失。
現如今,戰斗機引擎的咆哮聲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機器設備的轟鳴。進入車間一線工作以來,郭強就把服務生產開辟成為新的陣地。在葉片加料崗位工作的時候,郭強就經常利用換批時間緊固氣動抽料設備的管路,減小軟管接頭的間隙降低漏料的風險。同時也積極協助維修人員查找設備潛在的缺陷,從而保障設備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相鄰崗位員工彭斯成經常說:“強哥,在你身邊工作久了,感覺自己干什么都好像有強迫癥一樣。”郭強笑道:“那必須的,別小看這一點點潛在隱患,可能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要做就要做到萬無一失”。郭強就是這樣以軍人的標準時刻影響著周圍的員工們。
現如今,身上的軍裝已變成工裝。但郭強始終認為不管在哪里,那“一毫米”的故事都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警醒自己不忘那顆精益求精的初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