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怎么瘦了這么多!”每個見到楊躍的人都在感慨,一次競賽培訓掉稱8公斤,僅從楊躍的身形變化,足以看出此次競賽的難度有多大。
近日,在云南中煙第二十三屆職業(yè)技能競賽暨第七屆煙機設(shè)備修理職業(yè)技能競賽中,紅河卷煙廠卷包車間兩名選手楊躍、朱柯宇分獲M5、ZJ17機型第二名,被授予“云南中煙技術(shù)能手”稱號,同時報請云南省職工經(jīng)濟技術(shù)創(chuàng)新工程領(lǐng)導小組授予“云南省技術(shù)能手”榮譽稱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一起來看。
投入維修工作的楊躍 萬思遠 攝
“實操訓練很枯燥,但為了追求快、準、穩(wěn),必須反反復復練習幾十遍,把動作練成肌肉記憶。”楊躍平淡地說。
回顧整個競賽培訓過程,緊湊而充實。作為一名年輕的卷接機械修理工,楊躍每天6點起床,回顧前一天需要改進的點,帶著新思考投入當天的實操訓練,晚上理論學習,建立理論知識體系。凌晨一兩點的燈下,他還在復盤、總結(jié)、記錄、模擬……當挑燈夜戰(zhàn)成為日常,頂著黑眼圈的他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功夫熊貓”。?
世界上沒有完美,但總有人追求完美。正是這樣的極致追求,讓他堅定地走完備賽路,最終拿到了滿意的成績。
進行設(shè)備改造的朱柯宇 江帆 攝
與楊躍的堅定不同,剛收到競賽通知的朱柯宇卻有許遲疑:“從備賽到比賽,可能要半年?還不在本地?這……”父母年邁,妻子三班倒,家里還有兩個需要照顧的孩子,朱柯宇猶豫不決。
“這是你第一次參加這么重要的競賽,用盡全力,為自己拼一把吧,家里還有我呢!”妻子說。“爸爸,我會照顧好弟弟的。”哥哥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給了他莫大的勇氣,不惑之年的他決定狠狠逼上自己一次。
記憶力不佳、邏輯思維不強、知識體系龐雜,都是他要跨越的荊棘。清晨的體育場、傍晚的小樹林,總有他學習的身影,“找個沒人的地方大聲背誦,忘記了就再看再記,一次次、一遍遍,總能把它啃下來。”這是朱柯宇的學習方法。每當堅持不下去時,他總會掏出手機看看相冊里的照片,看著孩子和妻子的笑臉,他的決心再次增強,“一定要拼盡全力,不負家人,不負自己”。憑借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他在這次競賽中披荊斬棘,不斷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載譽而歸,他們轉(zhuǎn)頭就投入到了車間的設(shè)備維修保障中,難題會診時提出“良方”,學習研討時分享“成果”,設(shè)備檢修時貢獻“能量”。他們的行動力,帶給修理團隊更多正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