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在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卷煙廠制絲車間,一排排偏心連桿式振動輸送機滿載著物料,有條不紊地高效運轉著。
“車間里有180多臺偏心連桿式振動輸送機。”制絲車間維修工張永超向記者介紹道,“為保障生產,其傳動總成需要定期更換。按照技術要求,偏心角在81°時,機器能夠達到最佳性能。”
他所提到的偏心角,指的是傳動總成軸承上偏心最大點和軸心的連線與輸送槽槽體中心線的夾角。生產過程中,槽體傾斜向上輸送物料,而傳動總成則在一側提供動力,上述兩條直線不在一個平面內,因此偏心角無法直接通過測量得出。
“以往維修人員調整時只能先憑經驗把偏心角調到一個接近于81°的大致狀態,然后再正向、反向反復調整多次,直到符合技術要求。”張永超說,“一次調整就要40多分鐘,費時費力。”
“如果有能一次性快速測量偏心角的裝置就好了。”維修人員的普遍訴求,成了群眾性創新的起點。
張永超所在的“凌云”QC小組接下了這一任務,將課題定為“研制振動輸送機偏心角快速調整裝置”。
研制裝置,首先要解決“怎么測”的問題。
由于車間現有的萬能角度尺、水平儀、激光水準儀、全站儀等工具無法完成偏心角測量,QC小組多方查閱資料,結合實際確定了測量方法“入圍名單”:
一是應用計算機輔助構建虛擬平面,讓兩條直線通過投影在虛擬平面上“相會”,進而測量角度。
二是以量角器所在平面為參照,借助靈活移動的擺桿、轉軸等,讓兩條直線在該平面上“相見”,再從量角器上讀數。
三是兩條線不“見面”,以一條被測直線所在的平面為基準面,先量出刻度,再將刻度通過激光投影到另一條被測直線所在的平面,隨后按照激光標示調整角度。
“我們要從成本、精確度、安全系數、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最終完成‘三選一’。”QC小組成員徐明說,“第一種方案成本偏高、操作時間較長,第二種方案不僅測量時間長還會影響設備原有布局,因此我們選擇了綜合考慮最優的第三種方案。”
明確了“怎么測”之后,QC小組趁熱打鐵,開始設計用于測量的裝置。
他們為裝置設計了定位和測量兩個模塊。其中,定位模塊包含底座、支架和圓心定位器,主要作用是將裝置固定在輸送槽槽體上,并通過后續調整完成定位。測量模塊由量角器、擺桿和激光投影器組成,用于完成偏心角的測量。
在兩個模塊部件的選取過程中,他們組織開展多輪頭腦風暴,從工作原理、尺寸大小、整體結構、固定方式等方面進行模擬實驗、對比分析,選出最合適的模塊部件。
比如,在選擇固定底座的方式時,他們提出螺栓緊固和強磁吸附兩種方案,前者拆裝平均用時近1分鐘而后者只需5秒,所以選擇后者;考慮到擺桿在指示半圓盤式量角器刻度時容易發生遮擋,選擇了安裝擺桿后不產生遮擋、不影響讀數的鏤空式量角器;在選擇圓心定位器時,通過模擬實驗發現十字線激光定位相較點狀激光定位用時更短、定位誤差更小,故而選用十字線激光定位……
測量裝置正式設計完成后,還要驗證測量效果怎么樣。
在這一環節,維修人員將裝置底座吸附在槽體上,通過調整底座,讓裝置上端面與槽體上端面平行,使量角器0刻度線與槽體中心線平行。此后,使用圓心定位器發射紅色激光,再通過調整底座位置和支撐架長度,使十字激光的中心對準軸承圓心,完成裝置定位。
裝置定位后再將擺桿指向81°刻度線,同時用激光投影器發射與擺桿平行的綠色光束。通過轉動絲桿螺母,使偏心最大點與綠色光束重合,就完成了偏心角的測量和調整。
“只要6分多鐘,就能完成偏心角的測量和調整,相較以往效率大幅提升。”徐明自豪地說,“此后我們對裝置進行了小幅優化,并加強了操作人員培訓,操作用時已經穩定在6分鐘左右。”
在此基礎上,他們推出了傳動總成偏心角調整裝置使用說明書、振動輸送機偏心角快速調整工具圖紙、振動輸送機偏心角快速調整工具控制原理OPL(單點課程),通過一本說明書、一張圖紙和一堂“一點課”對標準進行了固化。
與此同時,他們還努力將成果推廣到更大的平臺。在去年11月舉行的第48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會議(ICQCC)上,以小組成員為骨干的發布團隊,通過英文發布的形式展示這一創新成果,并成功斬獲金獎。與此同時,該裝置已經推廣到了行業多家兄弟單位,成為偏心角測量共性難題的實用解決方案。
“完成不等于完美,創新之路永遠沒有終點。”張永超說,“未來,我們會繼續瞄準制約生產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