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維修速率能否更高效,如何從“維修模塊混亂”到“分類維修有序”?
為探索更加高效的維修速率,近日,云南中煙紅塔集團楚雄卷煙廠復烤車間的修理師傅們化身“設計師”,進行了一次維修現場的“量身定置”。
修理師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量身”。此前,由于打包段捆扎機1#、2#、3#作扣模塊外形一模一樣。當出現故障時,現場工作人員為保障生產,會迅速將備用模塊一一換上使用,導致拆下的模塊極易混在已維保的備用機中,造成無法區分。
“既然這些家伙這么像,不如拆卸的時候就把它們分好類,再進行維修?”有著豐富維修經驗的王建華師傅說。大家經過精密測量,對需拆除模塊和備用模塊的數量、大小進行了統計和編號,讓每一個模塊都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
解決掉“身份”難題后,面對拆卸模塊如何快速被修復的過程,師傅們又開始尋找其他突破口。
“我想,可不可以進行現場分類維修,這樣既方便,又高效!”一向頭腦靈活的趙瑞說到。
經過修理師傅的頭腦風暴,分類維修的想法逐漸完善成為“現場定置”方案。即對拆卸下來的模塊現場定置為已維保區和待處理區,有效區分,避免混亂。現場定置待處理區,提升維修響應效率,同時滿足團隊協同作業,即修即試,真正實現維修速率再提效。
“這樣一目了然,清楚明白,大家修起來方便,用起來順手,還真是解決一個大問題”,參與整個事件過程的修理工李鋒笑著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