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完好率95%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保持在15千克標準煤以下——這是常德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近三年的亮眼成績單。近年來,通過將精益管理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常德煙機公司構建起高效、智能、可持續的設備管理體系,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理念筑基:全員參與,構建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常德煙機公司以精益管理理念為核心,打破傳統設備管理的被動維修模式,構建了覆蓋“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員設備維護、全員生產維修”的“三全”管理體系。通過推行設備TPM管理,企業將設備管理責任下沉至每位員工,以“初期清掃”“兩源改善”等活動為抓手,營造了“我的設備我管理”的良好氛圍。
“以前設備壞了才修,現在每個細節都有人管,生產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設備發生故障的頻率明顯降低……”金工車間操作工楊志說。
通過開展“初期清掃”活動,員工可以深入接觸設備構造與運行原理,從源頭消除故障隱患;通過開展“兩源改善”活動,員工可以精準定位設備管理痛點,推動改善措施落地。此外,常德煙機公司還建立了量化考核機制,將設備點檢達標率、故障停機時間等指標與維修人員績效掛鉤,推動管理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
創新驅動:數字轉型,釋放設備管理新效能
“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常德煙機公司副總經理李鈞說。
為積極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規劃落地,常德煙機公司依托數字化制造平臺,打造了覆蓋設備全生命周期的“設備云模塊”,集成檔案制作、點檢維修、備件管理等功能,實現數據統計與智能分析。每臺設備均擁有專屬的“數字身份證”,從采購到“退役”的全流程信息可追溯,設備參數、維修記錄、成本數據一目了然。
此外,通過預防性維護保養,員工可以精準了解設備的“健康狀態”,從而快速解決綜合立體倉庫報警、龍門加工中心主軸異響、柔性線主軸精度較差等問題。2024年,設備故障停機率同比下降12.5%。數字化轉型不僅提升了設備可靠性,更讓管理決策從“憑經驗”向“靠數據”轉變。通過大數據分析,員工能夠精準掌握消耗性備件庫存情況,減少因備件原因造成的停機風險。
綠色轉型:低碳發展,打造智慧能源管理平臺
“淘汰電鍋爐,減少高電能消耗;打造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常德煙機公司“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常德煙機公司聚焦高耗能設備管理,搭建智慧能源管控平臺,運用變頻控制、智能調度等技術提升空壓機、空調等設備的運行效率。智慧能源管控平臺通過實時監測設備能耗,結合生產、環境動態因素調整運行參數,實現“需則啟、閑則停”的智能管理。
以空調為例,傳統模式下的空調設備常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通過智能改造,180臺空調末端風機根據溫度反饋實現自動啟停,空調可根據實際需求自動調節輸出功率,能耗大幅降低。2024年,企業電費支出減少63萬元。
文化浸潤:成果固化,培養全員精益思維
走進車間,不同角落放著不同的管理看板,有工具開發案例介紹,有改善典型分享,有成果展示輸出,這是條塊分明的管理看板,也是精益文化的縮影。
設備管理的核心在于“人”。通過精益管理活動的實踐和成果固化,常德煙機公司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設備管理文化,精益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
制定設備保養管理規定是常德煙機公司促進文化落地的一個重要抓手。他們規定:一級保養是指操作工進行每班點檢維護和節假日前保養;二級保養是由專門的小組負責,根據設備累計運行工作時間和使用狀態下達計劃,進行設備保養維護作業;三級保養則是指設備輪保、精度調整、設備普查、特殊過程鑒定、廠家專業保養等。通過明確責任、協同聯動,企業形成了設備三級保養的工作機制。2024年,他們對75套關鍵核心設備進行自主保養,合格率達100%。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進智能診斷、數字孿生等技術應用,推動設備管理向‘預測性維護’升級。精益是底色,數字是引擎。唯有持續創新,才能讓傳統制造業煥發新生機。”常德煙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楊軍介紹說。
常德煙機公司的實踐證明,設備管理不僅是單純的技術升級,更是理念革新與文化重塑,以精益為基、以數字為翼的創新模式,為行業提供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樣本。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他們將持續創新,破浪前行。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