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煙草總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司立項、百色市煙草公司與貴州大學聯合研發的“自走式打孔移栽一體機”,在靖西市煙草種植基地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現場示范與觀摩活動。廣西壯族自治區煙草公司百色市煙葉科研所、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專家團隊、百色市靖西營銷部、當地煙草種植合作社及煙農代表參與此次活動,共同見證煙葉井窖移栽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
自主研發突破技術壁壘 精準高效賦能煙葉種植
“自走式打孔移栽一體機”項目的研發始于2022年,項目團隊針對廣西百色地區土壤特性及煙葉井窖式移栽技術的實際需求,歷時三年完成三代機型迭代升級。該設備集打孔、移栽功能于一體,攻克了多功能協調作業、精準投苗控制和壟間自適應調控等關鍵技術難題,標志著廣西在煙葉井窖移栽機械化作業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圖為自走式打孔移栽一體機移栽現場。李俊霖 攝
“該設備創新性地采用‘井窖旋轉式打孔’技術,通過優化鉆頭結構設計,確保在復雜土壤條件下形成深度穩定、孔徑均勻的井窖。同時,自主研發的‘分時投苗控制系統’與‘間歇行走底盤系統’實現了移栽動作與行走速度的精準匹配,作業效率可達0.5-2畝/小時,移栽深度≥150mm,株距調節范圍300-750mm,完全適配不同煙葉品種的種植要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設備僅需1人操作即可完成全流程作業,較傳統人工移栽效率提升5倍以上,且能顯著降低勞動強度。” 項目負責人黃寶瑞說。
現場示范引關注 煙農直呼“省時又省力”
2月11日,在靖西市新靖鎮煙草種植示范基地,自走式打孔移栽一體機進行了首次公開作業演示。隨著操作員啟動設備,一體機沿煙壟勻速行進,旋轉鉆頭精準切入土壤形成標準井窖,隨后投苗裝置將煙苗垂直投放入孔,覆土動作一氣呵成。現場觀眾屏息凝神,短短5分鐘內,一行行整齊的煙苗已扎根田間,井窖深度、株距均符合農藝規范。
“過去人工移栽一畝地需要3個人干一整天,現在這臺機器一個人一小時就能完成,關鍵是苗栽得又直又穩,達到了小苗深栽標準,有效提高移栽效率,降低移栽強度,移栽后煙苗還苗快,我們盼望這臺機器盡快推廣,讓廣大煙農享受科技種煙的成果。” 靖西繡球情生態農業科技合作聯社理事長農承球說。多位合作社負責人及煙農表示,該設備不僅能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還能通過標準化作業提升煙苗成活率,為后續田間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圖為自走式打孔移栽一體機移栽效果。農世英 攝
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曹陽教授在技術講解環節指出:“傳統移栽機多依賴進口,價格高且適應性不足。我們團隊在設計時特別針對百色地區的紅壤黏性高、壟面起伏大的特點,優化了底盤行走系統和鉆頭結構,確保設備在復雜地形下的井窖成形質量和整機作業穩定性。”
產學研協同創新 助力農業現代化升級
此次示范活動不僅是技術成果的展示,更是多方協作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實踐。“該設備的成功研發是廣西煙草行業落實‘科技興煙’戰略的重要成果。通過整合高校科研力量與企業需求,我們實現了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無縫對接。”廣西壯族自治區煙草公司百色市公司煙葉科研所羅剛所長說。貴州大學張大斌教授則表示,未來將聯合企業持續優化設備性能,探索在雪茄煙葉、蔬菜等經濟作物領域的拓展應用。
圖為自走式打孔移栽一體機移栽后效果。陸亞春 攝
隨著自走式打孔移栽一體機的推廣應用,廣西煙葉種植正加速向機械化、標準化轉型。這一創新成果不僅為煙農增收提供了技術保障,更展現了我國農業裝備自主研發能力的顯著提升。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