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接設備百萬支停機次數降低2.04次,包裝設備百萬支停機次數降低5.87次……
今年以來,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濟南卷煙廠卷包車間國產煙機設備跑出了相較2024年平均水平更好的運行狀態。
設備更為“聽話”的表象背后,是濟南卷煙廠以“專精智”為抓手,深入推進輪保模式迭代升級所做出的努力。
專:從臨時組隊到專業團隊
“我們組建專職輪保隊伍,從團隊架構到運行機制再到工作流程都突出專業化,為的就是在規范高效完成輪保任務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協同、鍛煉隊伍。”指著電腦上幾易其稿的輪保方案,濟南卷煙廠卷包車間負責人郭紅廣向記者介紹道。
從臨時組隊到專業團隊,設備輪保不再是“臨時湊起來干”“看看情況再說”,而是由一名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擔任輪保組組長,搭配多名年齡梯次結構合理的機械和電氣維修工組成核心團隊。
在輪保任務推進過程中,組長從整體上統籌計劃制定和任務實施,組員則各展所長、各負其責,在分解任務環節高效“解題”。組長負責、團隊協作的運行模式,讓團隊目標明晰、運轉高效,實現了“指哪打哪”。
協作,是貫穿輪保團隊工作過程的主線。逐漸培養的默契和更為頻繁高效的溝通,讓團隊成員之間不斷產生“化學反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做好內部協作的基礎上,他們還持續強化與車間維修團隊的交流互鑒,以需求為導向、以課題為方向,共同推動設備管理提質升級。
“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卷包車間實習維修工王焱說。他今年2月通過選拔進入輪保團隊,學到了不少干貨,錘煉了心態,不僅對設備更加了解,實操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輪保過程中,除了核心成員外,還有不少像王焱一樣的實習維修工和輔助人員參與,他們和技術大拿同場論技、交流碰撞,真真切切實現了技能精進、自我成長。
精:從點到為止到精耕細作
在設備管理員鄒英奇看來,新的輪保模式“精度更高、更能對癥下藥”。
據他介紹,為盡可能減少對正常生產的影響,一次設備輪保的時間一般控制在8~9個小時。時間有限,以往輪保時維保人員往往只能現場走一步看一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視野相對較窄。
新的輪保模式堅持“靠前一步”“功夫在日常”,形成“需求采集、精耕細作、多維評價”的閉環模式,在調理設備狀態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
這一模式更加突出精準與標準。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渠道,輪保團隊深入問需、高效歸納,在輪保開始前便形成重點問題解決方案,確保“帶著問題去機臺”,在有限的時間里對準“病灶”集中發力。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輪保方案中的規范流程摳實摳細每一個動作,確保規范與高效兼顧。
與此同時,相較以往以“保”為主的維保模式,新模式更為有效地平衡了“保”和“養”的關系,在做好預防性維修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設備的狀態進行個性化“療養”。
新模式下,輪保人員更能“跳出一域看全局”。在考核“指揮棒”的引導下,他們逐步實現從關注個別部位到關注設備全生命周期的轉變,注重從輪保過程中總結經驗、尋找共性問題,為卷包車間整體設備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智:從經驗導航到數智賦能
當前,濟南卷煙廠正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深入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在此背景下,設備輪保工作也應以數智賦能,探索設備運行效率再上新臺階的更多可能。
基于這一理念,卷包車間積極嘗試運用數字技術,為輪保工作揚起數智“風帆”。
——聚焦取數、用數能力提升,廣泛延伸數字化觸角、推進相關技術應用,讓輪保人員能夠第一時間獲取“冒熱氣”的設備數據。通過持續導入數據思維,以輪保專題會議等形式,鼓勵輪保人員開展頭腦風暴,對數據去粗取精,建立設備數字化“病歷”,形成數字化輪保“內參”,為設備狀態監控提供更為精準的參考依據。
——聚焦設備維保添智、提質,與國產煙機制造企業深度合作,初步完成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積極發揮人工智能的“管理助手”“決策智囊”作用,為設備狀態無死角、多維度分析提供助力,同時為顆粒度更細、針對性更強的輪保方案編制開拓思路。
“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等一系列管用、好用的新技術,讓我們的輪保工作打破了以往從經驗出發的藩籬,助力設備跑出‘健康態’、保持‘好狀態’。”郭紅廣介紹說。
卷包車間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進輪保運行機制動態調整,以期能更好發揮其“無事不擾、有需必應”的保障作用,為濟南卷煙廠煙機設備管理創新積累更多有益經驗。
?維修人員正開展設備保養。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