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山東濰坊諸城市賈悅鎮的連片煙田里,三架植保無人機輕盈掠過,精準噴灑的霧滴在朝陽下折射出微光;不遠處,翠綠的煙壟間,大型自走式揭膜培土機正沉穩推進,將銀色地膜精準揭起、高效卷收。這幅空中與地面協同、人機無縫銜接的高效畫面,正是山東濰坊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聯合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全程機械化智管服務模式賦能煙田作業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面對煙區機械“小散弱”的發展瓶頸與社會化農業智能化浪潮,諸城市局(分公司)主動作為,聯合第三方農服機構,以資源整合筑基、數字管理賦能、服務保障護航,創新構建起全程機械化智管服務模式,為煙草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圖:第三方農服機構提供全程專業化服務
資源整合是從零散到智能轉變的關鍵。諸城市局(分公司)打破行業壁壘,與第三方農服機構聯合成立“糧煙油全程機械化生產工作調度站”,將分散的200余臺(套)農機設備納入統一管理。通過建立“一機一檔”設備檔案,詳細記錄農機型號、性能參數、維修保養等信息,并主動對接周邊糧食田、油菜田機械需求,實現設備錯峰使用,大幅降低了機械閑置率和運營成本,形成糧煙油產業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今年煙葉移栽高峰期,調度站依據煙田分布和農時需求,精準調度起壟機、移栽機等設備,移栽周期從往年的12天縮短至7天,每畝作業成本降低約20%。”諸城市局(分公司)煙葉科科長趙洪軍展示后臺作業數據時介紹道。
而數字化賦能則是機械化智管的核心。依托“雷沃耘”APP搭建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將地塊圈定、作業預約、進度追蹤等環節全部實現云端操作。煙農在APP上輕點指尖,即可完成作業類型選擇、預約時間填寫;監管人員能實時查看機械作業進度,及時監督調度。平臺更通過大數據分析,為不同地塊智能匹配最優農機設備與作業方案,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推動煙草農業向智慧化邁進。
圖:依托 “雷沃耘” APP 搭建的數字化管理平臺
“作業前培訓、作業中指導、作業后檢查,全程都有專業服務把關,我們特別安心!”諸城市賈悅鎮向陽村煙農張秀紅的話,說出了眾多煙農的心聲。這份安心,源自諸城市局(分公司)與第三方農服機構構建的全鏈條服務保障體系。作業前,技術人員采用“理論授課+模擬實操”雙軌教學,確保機手熟練掌握設備調試與作業規范;作業中,專業巡視團隊穿梭田間,動態監測作業關鍵指標,發現問題立即糾正;作業后,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走訪”雙向反饋渠道,快速響應煙農訴求。同時,10%的備用農機組成應急儲備力量,無論設備突發故障還是遭遇極端天氣,都能迅速響應,保障生產全程不間斷。
如今,“指尖智管”模式已成為諸城煙田的智慧密碼。它不僅是農業生產方式的創新變革,更是科技助農的生動實踐。在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時代浪潮下,諸城市局(分公司)將以“智管”為起點,持續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讓科技之光在廣袤田野上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