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煙草專賣局近年來借力數據,搭乘四川省煙草專賣局建設“1+N”情報研判體系的“快車”,按照“數據先導、稽查上移、監管下沉、管服融合”的方針,著力提升涉煙情報研判工作能力和水平,打假破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據“數”覓蹤 讓數據成為案件研判的“助推器”
近年來,涉煙違法行為更加隱蔽,不法分子反偵察能力更強。為此,綿陽市局加強涉煙情報信息采集、管理和應用,構建起以“數據為核心、規范為基礎、實戰為目的”的數字情報網絡。
聚點成面,構建涉煙情報采集新格局。為多層次、全方位地獲取涉煙情報,綿陽市局打通信息鏈路,以數字門店、物流寄遞站等能獲取涉煙信息的采集點為“起點”,以縣局情報專員為“支點”,以研判室為“落點”,深入開展涉煙情報采集網絡建設,著力提升涉煙情報采集的廣度和準度。
為及時獲取涉煙情報信息,綿陽市局將信息采集的觸手延伸至市場最前沿,全面掌握涉煙違法人員、車輛以及軌跡等信息。為使采集的信息效用最大化,綿陽市局專賣人員對涉煙情報進行匯集整理,實現上下貫通、左右協同。研判室匯總、存儲采集的數據,為提高分析研判能力提供數據支撐,挖掘情報信息深層次聯系,捕捉市場異動信息。
設立標準,完善管理機制。為確保涉煙情報信息齊全完整、形成有效數據,綿陽市局根據涉煙情報的內容和特征,設立信息報送、存儲、運用標準,規范數據管理。
梳理信息,建立“六庫”。建立涉案人員、高危人員、物流寄遞、資金、通聯、圖片影像六個數據庫,專賣人員按照標準對收集的信息進行處理后入庫。研判室對“六庫”數據進行集中管理。
植入模型,快速檢索。為貫通市縣兩級涉煙情報網,研判室對“六庫”植入模型,專賣專員通過模型快速檢索查詢庫內關聯信息,實現數據共建、共享。
線索分級,整體把控。研判室充分運用“六庫”數據,篩查評估線索價值,將線索分為市局專案、市局督辦、縣局自辦三個等級。這樣既有利于市局對涉煙線索的整體研判,也有利于縣局之間協同配合、聯動作戰。
分析解密,構建涉煙情報應用新模式。為破解數據“密碼”,讓數據說話、讓圖像引路,綿陽市局以“六庫”數據為基礎,運用數據分析模型和算法,突破關鍵技術節點,構建集分析研判、預警提示、案件偵辦于一體的情報應用新模式。
數據碰撞,關聯信息。分析關口前移,將各種數據信息進行智能碰撞、比對,自動關聯有效情報,將情報信息推送給情報專員,開展調查核實,形成情報預警、核實、反饋循環模式。
強化運用,聯查聯控。充分發揮研判室中樞大腦作用,強化數據運用,與公安部門密切配合,利用已掌握的有效情報進行“全域畫像”。對情報涉及的重點人員軌跡及其社會關系網等信息,相關部門進行聯查聯控。
挖掘信息,精準打擊。充分挖掘嫌疑人員、車輛軌跡以及庫房等信息,對涉煙違法行為精準打擊。
目前,綿陽市局已建立信息采集站9個、信息采集點600余個,有效豐富了涉煙情報信息采集來源,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
據“數”溯源 讓數據成為案件查辦“信號燈”
綿陽市局以情報導偵的理念,通過采數、管數、用數方式的革新,在數據中主動挖掘有效涉煙情報,不斷提升專賣打假破網工作成效。“10·28”案件的告破,就是綿陽市局專賣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典型案例。
這起案件源于一系列數據。2021年5月10日,專賣人員對數字門店掃碼記錄進行分析,發現異常購買記錄。這些關鍵信息馬上被發送至綿陽市局專賣稽查中隊。
專賣稽查中隊通過詢問門店經營人員、調取監控視頻,核查購煙者信息。核查結果第一時間傳送至綿陽市局研判室。
研判人員及時介入,識別購煙者相關信息,并在“六庫”中進行數據篩查,發現該人員曾因非法郵寄卷煙被行政處罰且無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研判人員將識別出的信息進行調查核實后,發現該人員存在非法經營行為。
由于涉及區域較多,綿陽市局稽查支隊與公安部門召開線索分析會并成立專案組。經過5個月的深挖細查,專案組全面掌握了該團伙非法經營卷煙事實。
10月28日,該案件成功收網,專案組抓獲以收購、銷售、寄遞人員組成的非法經營犯罪團伙9人,分別在快遞站、庫房等7個場所查獲非法卷煙3000余條,涉案總額900余萬元。
開展涉煙情報網絡體系建設以來,綿陽市局在打假破網、打擊涉煙物流寄遞、治理非法流通等方面取得扎實成效,研判分析案件300余起,查辦網絡案件十余起,涉案金額5000余萬元。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綿陽市局敢于探索、勇于創新,通過數字化轉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不斷夯實涉煙情報分析研判根基,書寫專賣監管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