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網絡平臺違法銷售涉煙物品的行為呈現高發態勢。
新形勢,彰顯新作為。近年來,安徽省銅陵市煙草專賣局不斷加大與公安、郵政等部門的協作,全力守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利益。
“7·22”非法經營煙草制品案就是一起典型的利用網絡平臺銷售涉煙物品的違法案件。該案涉案人員復雜、覆蓋區域廣泛、交易方式隱蔽,涵蓋卷煙生產、運輸、倉儲、銷售等多個環節。
案件的成功偵破,得益于聯合打假“安徽模式”的指引。辦案人員主動出擊、協同聯動、步步為營,有力打擊了涉煙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為維護卷煙市場秩序貢獻了一份力量。
一個可疑包裹?
2022年7月初,銅官區煙草專賣局聯合郵政管理部門在快遞驛站進行常規檢查時,發現一個可疑包裹。
在嫌疑人倉庫內查獲的煙葉切絲機。金治國攝
該包裹內有四罐煙絲、一臺簡易手工卷煙機。檢查人員在詢問收件人后得知,相關物品在某網絡平臺購買,交易金額350元。
盡管物品價值不高,但依然引起了專賣執法人員的警覺。隨后,在當地公安部門的支持下,他們針對該線索展開了調查。
經查,寄件人為福建泉州的王某,其在某網絡平臺做微商,短短幾個月,交易流水達7萬余元。
“有線索,必有案件。我們必須一查到底,決不姑息。”銅官區局局長朱紹忠語氣堅定。
銅陵市局積極向當地公安部門、檢察院匯報情況,就事件性質、證據固定、社會影響等進行交流、研討。
最終,當地檢察院明確可以根據案件線索立案調查,并下達“建議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函”。2022年7月22日,由公安、檢察院、煙草部門組成的聯合專案組正式成立,集中力量偵辦此案。
一張售假網絡?
如何從一個可疑的包裹開始,挖出一張售假網絡?梳理線索是基礎。
專案組對涉案人員的微信、資金流水等進行調取、研判后,發現該案涉及多省(區、市),涉及人員眾多,涉案資金巨大。
專案組循線追蹤、順藤摸瓜,梳理出三條線索。其中,每條線索又分為三層:第一層涉及微商;第二層涉及中間商,即向微商提供煙絲的嫌疑人;第三層涉及非法收購、加工、銷售煙葉煙絲的嫌疑人。
一張巨大的售假網絡浮出水面。
“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充分發揮了數據先導、循線打擊的優勢,幫助我們撥開重重迷霧,也為我們指明了辦案的方向。”銅陵市局副局長葉永生說。
在嫌疑人倉庫內查獲的正在加工的非法煙葉。何晨東攝
梳理線索是辦案的基礎,固定證據則是辦案的關鍵。
2022年8至10月,專案組兵分四路,分別趕往云南、貴州、湖南、福建開展實地摸排,盯人找庫,以庫找煙。
在與嫌疑人的較量中,辦案人員發現,他們警惕性高,反偵查意識強。由于辦案人員人地生疏、口音不同,一旦打草驚蛇,整條線索就會丟失。因此,在外出辦案的過程中,辦案人員對嫌疑人實施全方位、全天候盯守,白天盯梢,夜晚勘查。
辦案人員深知,前期調查越扎實,后續抓捕成功率就會越高。因此,盡管困難重重,但辦案人員秉持著“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意志和決心,將困難一一克服。
前方,千里奔襲;后方,精準指揮。經不懈努力,嫌疑人的行車軌跡、交易情況、加工地點、倉庫位置等信息被專案組詳細掌握。
萬事俱備,只待利劍出鞘。
一把高擎利劍
由于嫌疑人之間聯系頻繁、關系緊密,如何做到既不打草驚蛇,又能讓嫌疑人悉數歸案,是擺在專案組面前的一大難題。
為此,銅陵市局向市委政法委作了專題匯報。市委政法委牽頭,召開專案組聯席會議,明確了分批集中抓捕的辦案思路和每次行動收網一條線的行動方案。
在嫌疑人倉庫內查獲的煙葉切絲機。宋俊攝
2022年11月18日,專案組30余人分三組,奔赴福建、貴州、云南,分別對第一條線索上的嫌疑人開展同步收網行動。此次行動中,嫌疑人王某、毛某、李某等被成功抓獲。
今年2月20日,專案組組織20余人,兵分兩路,一路對第二條線索上的嫌疑人進行收網,在湖南抓獲嫌疑人雷某等8人,另一路對第一條線索上新發現的嫌疑人進行收網,在云南將嫌疑人劉某、陳某等抓獲。
3月底,專案組奔赴河南漯河,將第三條線索上非法銷售空煙管的董某抓獲,現場查獲空煙管453萬支。
4至5月,專案組開展零星行動。相關嫌疑人被陸續抓捕歸案。
至此,這個橫跨7省(區、市),涉及生產、銷售非法煙草制品的犯罪網絡被一舉鏟除。該案共抓獲涉案嫌疑人33名,查獲煙葉煙絲9噸,空煙管698萬支,簡易切絲機、卷煙機39臺,涉案金額達1250余萬元。
“正是得益于國家煙草專賣局的堅強領導,得益于相關部門密切協同的聯合打假,該案才能夠高效順暢地偵辦。另外,數據先導作用凸顯,也輔助我們實現了對嫌疑人的精準打擊。此案的成功偵破,為以后偵辦類似網絡案件探索出了可參考、可借鑒的方法和路徑。”銅陵市局局長潘銀來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