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南充"1·18"空管煙案和安徽馬鞍山電子煙案相繼告破,分別斬斷了涉案千萬元的制假售假鏈和涉案1.4億元的非法電子煙網絡。一雙"看不見的手"正以前所未有的精準度和效率斬斷這些黑色產業鏈,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執法新思維?
南充案件中,執法人員從農村集貿市場查處空管煙違法行為入手,成功打掉了一條完整的空管煙制假售假鏈,涉案總金額1000余萬元。馬鞍山案件則從兩個非法電子煙快遞包裹出發,僅用21天就摧毀了涉案金額達1.4億元的跨省非法電子煙生產銷售網絡。
這些案例背后,折射出煙草執法領域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數字導偵:精準打擊的新范式
當前煙草執法正經歷著從傳統人力偵查向"數字導偵"的重大轉變。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使執法部門能夠在海量信息中快速鎖定可疑目標,實現對違法犯罪行為的精準打擊。
這種轉變不僅是技術手段的更新,更代表著執法理念的根本變革—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防,從"人海戰術"到智能精準。信息研判系統的建立是這一趨勢的具體體現。安徽省郵政煙草情報研判系統成為馬鞍山案件偵破的關鍵,它整合了多方數據,為執法行動提供了精準指引。這種"最強大腦"的應用,正成為煙草執法的標配。
多部門協作:打破信息孤島
傳統執法工作中,部門間的信息壁壘一直阻礙案件偵破。而今,多部門聯合協作已成為煙草執法的常態,這既是違法犯罪網絡化、跨區域化的客觀要求,也是數字化時代資源整合的必然趨勢。
煙草專賣部門與公安、市場監管、郵政等單位的緊密配合,形成了"情報共享—聯合研判—協同作戰"的高效機制。"安徽模式"就是這種協作的典范,它打通了信息孤島,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大大提高了打擊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協作模式正在從區域性向全國性擴展,為應對跨省制假售假網絡提供了有力保障。未來,跨境煙草執法協作將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全鏈條治理:標本兼治的戰略思維
當前煙草執法已不滿足于單純打擊末端銷售行為,而是強調對制假售假產業鏈的全鏈條治理。南充專案組秉持"先煙絲后空管煙"的偵辦思路,從銷售點追蹤到上游生產窩點,層層深入;馬鞍山案件同樣實現了從終端銷售到源頭生產的全鏈條打擊。
這種治理模式要求執法人員具備更全面的視野和更敏銳的洞察力,不僅要"見葉"更要"見林"。通過順藤摸瓜,徹底斬斷違法鏈條,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違法活動,避免"打而不絕"的現象反復出現。
執法人員素質:專業化與數字化并重
面對日益復雜的執法環境,煙草執法人員的素質要求正在提高。傳統的專業知識和執法經驗固然重要,但數字化時代更需要執法人員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網絡調查技能和跨學科知識儲備。
在兩起案件中,執法人員展現出了極強的專業素養和堅韌品質。面對犯罪分子的高度警覺和反偵查意識,他們始終保持耐心和韌勁,通過長時間的研判和跟蹤,最終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打假打私的重要意義
煙草打假打私的意義,早已超越煙草行業本身。從國家層面看,這是打擊地下黑色經濟、維護經濟金融安全的重要一環;從消費者角度看,這是保護公眾健康的必要手段。
在南充案例中,執法人員發現一處窩點"將煙葉切割機放在一個豬圈里,掀開煙葉時上面爬滿了老鼠"。這樣的生產環境下制造的煙絲流入市場,后果不堪設想。馬鞍山案件中的非法電子煙則以"時尚外觀"吸引青少年,嚴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
嚴厲打擊這些違法行為,既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舉措。
未來展望:智能化執法的新圖景
展望未來,煙草執法將迎來更深層次的智能化變革。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將深度融入執法全流程,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網絡。
AI技術將使執法決策更加科學;區塊鏈技術將在產品防偽溯源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物聯網技術則將實現對生產、流通全鏈條的實時監控。這些技術創新將顯著提高打假效率,減少消費者受害風險。
煙草執法工作的轉型升級,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縮影。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和多元協作機制創新,煙草執法正走向更加精準、高效、全面的新階段,為構建清朗市場環境和保障公眾健康權益提供有力支撐。這一轉變對其他領域的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