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煙草生產和消費國,卷煙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5萬億元。在這一龐大產業背后,卷煙執法工作承擔著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國家稅收、保護消費者權益和履行國際控煙承諾等重要職責。隨著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興起,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為走私、制假販假等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卷煙違法手段日益復雜化,傳統的執法模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卷煙執法工作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方面,需要保持足夠的執法“熱度”,即監管的持續性和強度;另一方面,又要體現執法的“溫度”,即在嚴格執法的同時彰顯人文關懷;最后,還要把握執法的“力度”,確保打擊的精準性和威懾力。這三個維度相互支撐、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現代卷煙執法的完整體系。
一、專賣執法熱度——構建智慧化監管新格局
(一)數字化轉型驅動執法效能提升
近年來,各級煙草專賣部門積極推進“互聯網 + 監管”模式,推動執法方式從傳統人工巡查向智慧監管轉變。例如,浙江省打造的“數智專賣”平臺集成了AI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實現了對全省30余萬家零售商戶的智能監管。該系統通過智能算法自動識別經營異常行為,2023年預警準確率高達92.3%,較傳統人工巡查效率大幅提升。又如,廣東省的“云眼監管”系統則創新性地將市場監管、物流運輸、金融交易等多維數據打通,構建了全鏈條監管網絡。系統運行一年來,累計預警異常交易線索5800余條,查獲非法卷煙案值超3億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系統還能通過數據建模預測違法趨勢,實現了從“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的重要轉變。
(二)重點領域靶向治理的創新實踐
針對走私卷煙等重點難點問題,各地探索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模式。深圳海關2023年開展的“深港雷霆”專項行動,創新采用“情報先導 + 科技支撐 + 聯合打擊”的工作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鎖定高風險人員和車輛,查獲走私卷煙案件同比增長近一倍,案值突破3億元。而云南邊境地區針對跨境假煙問題實施的“綠盾行動”,則建立了“邊境聯防、內地聯打”的工作機制。行動期間,共摧毀跨境制假團伙十多個,打掉存儲窩點數十處,有效遏制了假煙流入內地市場的勢頭。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動還引入了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涉案物品的全流程溯源。
(三)社會共治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江蘇省“金葉衛士”舉報平臺經過三年運行,已發展成為集舉報、咨詢、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平臺累計受理有效舉報1.8萬條,發放獎勵金520萬元,帶動形成了全民參與的市場監管氛圍。最新升級的3.0版本新增了微信小程序入口,舉報響應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上海市推行的“誠信經營戶”評級制度將監管對象分為A、B、C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評級結果與許可證延續、貨源供應等直接掛鉤,形成了“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良性循環。數據顯示,該制度實施后,C級商戶整改達標率達到86%,市場秩序明顯改善。
二、專賣執法溫度——彰顯法治人文關懷
(一)小微商戶差異化監管的探索
長沙市煙草局推行的“首違不罰”制度充分考慮小微經營者的實際困難。該制度明確對首次輕微違規、及時改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小微商戶免予行政處罰,改為教育指導。2023年,該市共有327家小微商戶因此受益,其中殘疾人經營戶占比達23%,有效緩解了小微經營者的生存壓力。成都市創新的“執法回訪”制度則著眼于長效監管。執法人員在對違規商戶作出處罰后,會在1個月內進行回訪,重點指導規范經營。統計顯示,接受回訪指導的商戶二次違規率快速下降,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一做法既維護了法律權威,又體現了執法溫度。
(二)未成年人保護的系統工程
上海市閔行區開展的“校園周邊凈化工程”采取了“疏堵結合”的治理思路。一方面依法清退學校50米范圍內的卷煙零售點,另一方面為轉型商戶提供最高3萬元的補貼,并協助尋找新的經營場所。工程實施后,該區校園周邊違規售煙投訴量歸零,商戶轉型成功率高。北京市“電子煙青少年防護計劃”則構建了“家校社”協同防護網絡。計劃實施一年來,開展校園宣講活動數百場次,覆蓋學生十多萬人次;研發的“青少年防護”APP下載量突破50萬次;未成年人購煙投訴量同比下降一半,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執法溝通藝術的創新實踐
廣東省全面推行的“說理式執法”要求執法人員在作出處罰決定時,必須做到“三個說清”:說清違法事實、說清法律依據、說清整改要求。這一做法實施后,行政復議案件減少62%,執法公信力顯著提升。廣州市某區局的跟蹤調查顯示,接受“說理式執法”的商戶法律意識測評得分平均提高二十多分。浙江省建立的“執法調解室”機制為行政爭議提供了新的解決渠道。調解室由法律專家、行業代表和執法人員共同組成,通過聽證方式化解矛盾。2023年,全省通過調解室化解爭議案件780件,調解成功率達78%,既維護了法律尊嚴,又促進了社會和諧。
三、專賣執法力度——筑牢法治防線
(一)大要案件查處形成強大震懾
2023年公安部督辦的“7·22”特大假煙案展現了卷煙執法的雷霆力度。該案橫跨6省18市,抓獲犯罪嫌疑人87名,查獲假煙生產線3條,涉案金額達12.6億元。案件偵辦中創新運用“云端打擊”模式,實現了對產、儲、銷全鏈條的毀滅性打擊。統計顯示,此類大要案件的嚴厲查處,使近三年卷煙制假售假案件年均下降15%。
(二)新型違法行為的精準打擊
針對電子煙網絡銷售亂象,國家煙草專賣局開展的“凈網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行動期間,共清理違規網絡信息12萬條,關停違法網店2000余家,下架違規商品鏈接3.6萬個。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行動中研發的“電子煙網絡監測系統”,通過語義識別技術,實現了對隱蔽性網絡交易的精準捕捉。郵政管理部門建立的“可疑包裹攔截”機制則切斷了電子煙非法流通的物流渠道。機制運行一年來,共查獲非法寄遞電子煙案件1400余起,涉案電子煙超50萬支。該機制采用“智能識別 + 人工復核”的雙重篩查模式,準確率達到95%以上。
(三)執法規范化建設成效顯著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修訂后,細化明確了23項裁量標準,有效規范了執法自由裁量權。某省執法數據顯示,新標準實施后,“同案不同罰”現象減少78%,執法公正性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全面推行的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使執法文書規范化程度達到98%,行政訴訟敗訴率由5.3%降至1.2%。
總之,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卷煙執法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通過保持適度的執法“熱度”、體現必要的執法“溫度”、把握精準的執法“力度”,我們正在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煙草監管之路。未來,隨著監管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執法理念的持續創新,我國的卷煙執法體系必將更加科學、規范、高效。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卷煙執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公共利益和市場秩序。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我們更要關注執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通過柔性執法助力小微企業生存發展,通過智慧執法降低市場合規成本,最終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這不僅是現代行政執法的應有之義,更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實踐。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