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病蟲害防治,被認為是農業生產中技術含量最高、勞動強度最大、風險控制最難的環節。作為大農業的一部分,煙葉生產因其獨有特性,在病蟲害預防控制上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
我國煙葉生產分布范圍較廣,從南到北覆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580萬畝土地,涉及幾百萬煙農。煙葉生產是煙草產業鏈條上的“第一車間”,煙田病蟲害防控,直接關系行業產品品質安全和煙區生態環境安全,更與煙農、消費者的健康密切相關。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科學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在這方面,一直以來,煙草行業執著前行、步履堅定。
從過去主要依賴化學農藥的“小米加步槍”式傳統防控措施,到現在更為關注生態保護、質量安全的綠色防控體系構建,伴隨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推進,行業對病蟲害防治工作也經歷了從認識到實踐的深刻洗禮。
近年來,農作物病蟲害多發重發,一方面受全球氣候變化、耕作制度變革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也與不科學的防控方式有著直接關系。同時,產區生態環境的脆弱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這一態勢,造成惡性循環。
作為全球農業領域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專家,美國諾曼?博洛格博士認為,綠色生態農業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而煙葉生產作為大農業的一部分,決定其品質和未來的關鍵也必然是生態化。
一方面,綠色消費、生態消費理念的興起,使人們對卷煙安全性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煙葉原料生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卷煙工業企業在關注原料總量、結構的同時,更加注重煙葉品質安全。
更為重要的邏輯是,煙區生態環境保護決定著煙葉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而煙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直接體現就是“良好生態”。美國著名煙草專家瑞蒙德?郎教授研究認為:決定煙葉風格特色的主要有生態條件、品種和技術三種要素。其中,生態條件的貢獻率為56%,品種為32%,技術為12%。
反過來說,如果任憑化學農藥施用,生態環境將很難保持平衡,長期來看影響的依然是煙葉品質安全甚至整個煙草產業鏈條。因此,破解有效防控與生態保護的兩難命題,實現行業健康發展,必須從煙田這個源頭抓起,推動病蟲害防控的“綠色”轉型,向生態要答案,向創新要突破。
對煙葉生產而言,這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
而以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為主要措施的煙葉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構建,便是煙草行業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切實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整體戰略的具體舉措。
實踐證明,綠色防控既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又可以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控作業風險;既能顯著降低農藥及其廢棄物造成的面源污染,又可有效減少對有益天敵的殺傷,有利于建設“綠色田園”。
比如,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這項發端于全國煙葉最大產區云南的新技術,凝結了技術人員十數年心血,如今已形成較為科學可行、可操作性強的成熟模式在全國推廣,并開始向大農業輻射,引領了“綠色植保”發展,深受煙農歡迎。
據統計,2014年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推廣面積達764.80萬畝,占全國植煙面積的41.62%,實現了煙葉質量安全、降本減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綜合效益的提高,進一步提升了煙草行業正能量。
這是環境倒逼的轉型,這是發展的內在呼聲;這是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先行先試,更是煙草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綠色化,不能簡單地看成是一項技術、一種模式,而是一種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的重要變革。
走出一條研究、生產、推廣應用的綠色防治新路子,行業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譬如,在技術研發上,如何聚合產、學、研力量,構建一整套從實驗室到大田防治的技術體系和操作規范?
譬如,在模式推廣上,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根據各產區、各生態區實際制定符合生產需求的綠色防控管理標準?
譬如,在長效機制上,如何與大農業部門形成聯動,在政策支持、治理模式、技術應用、運行機制上進行創新?
此外,扶持政策制定、專業隊伍培養、產業布局規劃等等,都是建立系統完整的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不可回避的問題。
破解這些問題,行業上下正在積極探索。即將啟動的煙草綠色防控重大專項、煙田土壤保育重大專項,成效可期。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需要凝聚起最廣泛的綠色共識,匯集成最強大的生態合力。
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關鍵技術簡介
生態調控技術
重點采取推廣抗病蟲煙草品種、深入優化煙草種植模式和品種科學布局、培育健康無毒煙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結合煙田生態工程、田埂重塑、作物間作套種或復種、天敵誘集帶等生物多樣性調控和自然天敵保護利用等技術,改造病蟲害發生侵染的源頭及孳生環境,人為增強自然控害能力和煙草抗病蟲能力。
重點推廣田埂重塑技術,基于不同生態區特點選擇最適宜的開花植物(芝麻、香根草、向日葵和苜蓿等),在煙田路邊和田埂兩側構建生物誘集帶,提高煙田生物多樣性,形成天敵培育圃,從而大幅減少殺蟲劑的使用。
生物防治技術
重點推廣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和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關鍵措施,應用煙蚜繭蜂、綠僵菌、白僵菌、蘇云金桿菌、蒙氏假單胞菌、蠟質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
理化誘控技術
該類技術包括性信息劑、食誘劑、殺蟲燈、防蟲網、銀灰膜等。
煙草上宜重點推廣昆蟲信息素和殺蟲燈防治主要害蟲,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迷亂素誘殺、防蟲網阻隔和銀灰膜驅避害蟲等理化誘控技術。在不同生態煙區,積極開展多靶標同步誘殺技術,形成食誘技術控制煙草主要害蟲的技術體系。
農業防控技術
在各種防治方法中,農業防治方法最接近自然,對農業生態系統干預最小。一般包括: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從無病株上留種;培育無病壯苗,適當早播、早栽,移栽時剔除病苗;施肥避開害蟲為害盛期;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實行輪作等。
煙草上宜重點推廣清潔生產和合理農作等規范化農業操作技術。實行煙田高壟深溝,促排水,控積水;實行排灌分離,防止煙田流水漫灌;多次農事操作歸一化處理,減少田間操作次數,降低病蟲害傳播幾率。
減量化精準施藥技術
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采用優化集成農藥的輪換使用、交替使用、精準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術,加強抗藥性監測與治理,普及規范使用農藥的知識,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
煙草上宜重點選用生物源農藥,利用真菌、細菌、植物源農藥等生物制劑來防治煙草病蟲害,最大限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在山區、丘陵煙區和小面積種植區,重點推廣靜電噴霧藥具和微量噴霧器械,提高藥液在煙株葉片表面的沉積量,提升農藥的有效利用率,減少農藥使用量。在平原煙區或家庭農場,推廣彌霧機噴霧技術,提高噴霧效率和防控效果,形成局域防控一體化。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