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5年,江西吉安市煙葉戰線認真落實“堅守紅線、優化布局、嚴格規范、提升水平”的要求,持續推進煙葉標準化生產,強化煙農合作社和基層建設,積極開展濃香型特色煙葉開發和GAP示范推廣,深化經營管理和工商基地合作,推動吉安煙葉工作順利開展,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江西吉安煙葉產業發展情況
2015年,江西吉安市5個縣、33個鄉(鎮、場)共6235戶煙農種植煙葉,種煙面積11.178萬畝,戶均種植規模17.9畝。全市收購煙葉26.82萬擔。其中,安福縣種植5.92萬畝,收購煙葉12.53萬擔;峽江縣2.88萬畝,收購煙葉8.19萬擔,永豐縣2.05萬畝,收購煙葉5.22萬擔,泰和縣0.3125萬畝,收購煙葉0.84萬擔,萬安縣0.0125萬畝,收購煙葉0.0385萬擔。
江西吉安市收購煙葉上等煙比例44.29%,上中等煙比例92%,下低等煙比例8%。因遭受洪水、風災、冰雹、病災等自然災害影響,全市煙葉受災3.02萬畝,與原計劃比產量損失4萬擔。全市煙葉收購均價12.02元/斤,全市平均畝產量240斤/畝,畝產值2883.28元,煙農戶均收入51693元。煙葉總產值3.223億元,實現煙葉稅7091萬元。完成煙葉銷售26萬擔,煙葉等級質量和工商交接水平得到工業企業的充分認可及廣泛好評。
二、圍繞發展,重點鞏固六大基礎
克服嚴重災害影響,鞏固產業發展基礎。在全國煙葉穩控壓力大、積極消化庫存的形勢下,吉安市各產區緊緊圍繞“打牢基礎、主攻質量、抓住機遇、穩步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貫徹行業計劃調控要求,把好計劃、物資、移栽三個關口,堅持布局優化,提升基礎水平。全市實際種植面積11.18萬畝,總體規模保持穩定。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吉安市部分煙區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洪澇災害,局部還遭遇了冰雹、大風等惡劣天氣,因洪災導致病害大面積集中爆發,各地煙葉產量和品質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影響。
災情發生后,全市上下迅速展開防災救災行動,果斷采取了切實有效的防控舉措,將損失降至最低。市煙草專賣局及時落實災害救助資金1500多萬元發放到受災煙農手里,有效彌補了煙農損失,保持了煙區和諧穩定。2015年全市實際收購煙葉26.82萬擔,實現煙農總收入3.876億元,戶均種植規模17.9畝,戶均種煙收入6.21萬元,煙葉稅7091萬元。峽江煙葉總產值、收購均價、畝均產值、戶均產值都較2014年有較大提升,多項經濟指標位于全省前列;除安福縣減產嚴重外,永豐、泰和煙葉收購均價、畝產量、畝產值較2014年基本持平。大災之年基本實現了煙葉穩定發展。
夯實技術提升質量,生產水平持續提升。堅持效益優先,優化種植布局。根據歷年煙葉的產量、質量情況,取消了基礎薄弱、效益低下以及零星分散的農戶種煙,調控了生態條件較差、輪作困難、排灌不便、產質低下的村組種植計劃,重點發展優勢產區。2015年,全市煙田輪作面積達8.73萬畝,輪作比例達78%,100畝以上規模連片比例超74%,煙葉輪作和集約化程度較大提升。
優化種植模式,發展職業煙農。通過實施煙農檔案管理,各產區都建立了較完善的煙農管理體系,并通過扶持補貼,逐步發展了一批種煙15-40畝的鐵桿煙農2100余戶。全市戶均種植規模由2014年的17.8畝提升至18畝,鞏固了“一戶一烤”發展模式。
推行實用技術,培育煙葉質量基礎。積極開展了實用技術示范,全面推行控氮降堿平衡施肥,大力實施土壤改良。全市深翻面積達2.08萬畝,占總面積18.5%;旋耕面積6.11萬畝,其中安福縣旋耕比例達97%。全市井窖式移栽面積1.49萬畝,占比13.3%。土壤改良11.11萬畝,占99%。認真開展上部葉一次性采烤示范,濃香型示范區推廣達50%,峽江縣頂葉一次性采烤占80%以上。通過全方位技術落實,煙葉產質狀況明顯改善。
開展示范引領,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2015年,吉安市在重點產煙鄉鎮安排了標準化生產、現代煙草農業、精益生產、GAP管理“四位一體”示范區3.34萬畝。各產區認真落實了生產示范片和操作示范田制度,全面開展深翻旋耕整地、田間三溝、井窖深栽、頂葉一次性采烤等技術示范。從總體情況看,示范煙田技術應用效果好,經濟效益凸顯,標準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
強化調度考核,推動技術與管理落實。市煙草專賣局緊緊圍繞農事操作時令,及時進行調度和過程考核。分別在育苗管理及備栽、移栽、中耕培土、打頂及優化結構、采收烘烤、收購準備等6個階段,召開了工作調度暨現場培訓會,有力推動了關鍵農事操作及時落地。為強化過程監督,同步開展了3個階段的過程化考核,提升了技術操作到位率和實效性。
落實蘇區援建要求,基礎保障穩步增強。一是加大投入,開展常規基礎項目建設。各產區按照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要求,系統開展煙水工程、機耕路、密集烤房、煙草農機、育苗設施項目建設,通過落實行業總管、地方監督和專業監理的建管制度,項目綜合效益發揮良好。2015年,全市完成項目資金投入1.4億元,同比增加1.1億元,基本煙田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緊密協作,積極推進水源工程建設。市煙草專賣局與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密切協作,規劃實施水源工程項目2件,其中峽江縣石洞水庫已完成項目行政審批手續,并通過省煙草專賣局審查,正履行國家煙草專賣局審查,投資預算1.6億元;安??h神口水庫已完成項目可行性報告,正開展初步設計,概算投資1.17億元。項目建成后將大大提升煙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科學規劃,大力完善基層煙站設施。2015年,全市共有6個基層煙站在建,總投資5710萬元,新增收購庫容16萬擔。其中峽江羅田等4個煙站倉儲工程都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余設施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2016年3月均可全面竣工。安福洋門、永豐沿陂煙站已完成招投標,預計2016年7月完工。煙站建設一直是吉安市煙葉產業基礎的短板,近兩年,通過加大設施建設步伐,完善煙站管理,有效推動了各煙區基層管理、生產組織和收購倉儲等工作上水平。吉安市峽江硯溪煙葉工作站、永豐沿陂煙站、安福嚴田煙站被省局授予“2015年度全省十佳煙葉工作站”榮譽稱號。
普惠煙區,扎實開展新農村建設。2015年,全市共安排新農村建設項目點22個,援建資金總額2600萬元,覆蓋所有重點產煙鄉鎮。目前已完成投資558萬元,完成比例21.5%。項目建設涌現出了一批亮點工程,如峽江縣羅田張家、安福縣洋門龍塘、永豐縣石馬棠閣等新農村項目,得到了群眾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深化合作社建設,組織方式加快轉變。整合擴容,合作社規模大幅提升。全市8個示范合作社服務范圍覆蓋20個產煙鄉鎮,覆蓋面積達8.75萬畝,占比達到78%,入社煙農達5090戶,入社比例81.6%,合作社戶均種煙面積17.2畝。育苗、機耕、烘烤、植保專業化服務平均覆蓋面積達3.5萬畝,覆蓋比例達31%。
完善機構,經營治理更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完善的“三會”、經理室等機構。從鄉鎮經管站及行業內聘請了1-2名專職財務人員。峽江黃金江、永豐鹿岡、安福寮塘、嚴田等合作社都選派了煙草或地方鄉鎮分管煙葉的干部擔任合作社總經理,提升了合作社經營團隊的水平。各社均組建了一支以村委干部、技術煙農為主力、轄區片長、煙技員參與的專業化服務管理隊伍。
建章立制,內部管理更規范。全面修訂完善了用工、財務、培訓、資產管理等18項規章制度,明確了總經理、片區服務部、服務隊三級管理團隊的崗位職責和薪資標準。全面建立了育苗、機耕、烘烤、分級專業服務人力資源信息庫。
整合資產,設施利用更有效。通過摸清資產存量,采取成本收回、帶機入股、收購等方式整合,產權統歸合作社,按照“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投入專業化服務。峽江縣黃金江合作社建立了“八統一、兩建立”的農機管理模式,促進農機有效利用。在2015年6月全省煙農合作社現場會上,峽江黃金江合作社作為觀摩現場,得到了省煙草專賣局的充分肯定,并被評為“2015年度全省優秀合作社”,值得其他產區學習趕超。
狠抓煙葉等級質量,市場基礎不斷增強。堅持標準,狠抓等級質量。面對外部形勢的變化,吉安市局果斷采取停業整頓、督查考核、密集調度等舉措,通過增加人手、調整預檢方案、持續強化等級質量,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煙葉收購和銷售任務。在省局煙葉收購專項督查和國家局工商交接質量檢查中,得到了檢查組和工業企業的好評。目前工商交接總體順暢,已完成煙葉交接26萬擔,占收購總量的96%。
密切協同,推進基地共建。將各產區積極對接工業企業,主動開展工商協同,適應卷煙品牌需求,鞏固了與紅塔集團、福建中煙等重點客戶的基地共建關系,積極謀劃與河南中煙、江西中煙、江蘇中煙的煙葉基地單元建設,極大地穩定了吉安市煙葉市場基礎。
深度開展科研示范,科技創新不斷推進。2015年,吉安市上下圍繞培育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示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在研科技項目15項,開展煙葉科技試驗34項,研究內容涵蓋品種、栽培、植保、烘烤、土化等方面。峽江、安福都建立了完善的試驗體系和穩定的科技示范田,科技示范園初見成效。“烤煙廢棄物循環利用研究”獲省煙草專賣局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種煙葉分類烘烤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以示范區建設為載體,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全市建設濃香型優質煙葉示范區0.6萬畝、“四位一體”示范區3.34萬畝,推廣“一類一曲線”分類烘烤比例達75.8%,開展高碳基修復肥料示范應用,提高了上等煙比例和畝產值,對各產區生產技術落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