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烤煙種植產業在景東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幾年來,種煙成本增加,比較效益下降,煙農萎縮。在調查基礎上初步提出云南普洱景東縣如何依托現有資源,持續發展煙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1.自然資源情況
土地資源:景東縣境內地形北窄南闊,由低到高分布著谷地、丘陵、山地,地形呈現“三水夾兩山”之勢,土地總面積669.9萬畝,在耕地類型中分為水田、旱地兩個類型,合計面積114.8萬畝,其中:水田和水澆地21.06萬畝,旱地92.98萬畝。大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絕大部分都實行了坡改梯改造。根據“十二五”期間調查,全縣13個鄉(鎮)157個村民委員會1641個村民小組適宜種植烤煙,宜煙耕地面積364521.6畝,其中:水田11766.4畝、旱地352755.2畝。
土壤情況:境內土壤質地疏松、結構良好、通透性好、保水保肥;一般都是紅、黃紅、棕色的輕粘壤土、中壤、沙壤,PH值5.5—6.5,土壤肥力中等,富含磷鉀,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煙葉。
氣候資源:平均氣溫18.3℃,日平均氣溫≥10℃的持續期長達340天,平均相對濕度77%,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干涼同步。光照、溫度、降水、空氣都有利于烤煙種植和優質煙葉的產出。
2.煙草產業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全縣共種植烤煙571493畝,種煙戶209568戶,收購煙葉1484260擔,煙農總收入187397.14萬元,平均畝產量2.6擔,平均畝收入3279元,擔煙平均價1263元,實現煙葉稅收39692.31萬元。烤煙產業成為景東農民增收致富,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支柱產業。
基礎設施條件:截止2015年,全縣建設鄉(鎮)煙葉站9個,6個煙葉收購點。技術服務、煙葉收購站點遍布全縣煙區;全縣煙水工程建設溝渠96條、水窖7590個、水池418個、管網79件 、小巴塘3個、機耕路60條;完成烤房建設20173座(其中臥式烤房5589座、立式9*9標準烤房14584座),建成專業化育苗基地35個。
技術和管理隊伍:經過多年的發展摸索,從育苗、預整地、栽培、中耕管理、病蟲害防治、成熟采收和烘烤已探索和總結出一套適合和適應于自身烤煙生產的生產技術和種植經驗,生產水平逐年提高。培養出一批土專家和技術能手、技術帶頭人。全縣從事煙草生產技術員162人,按分片包干的方式各煙區都有技術服務隊伍,技術隊伍力量基本能滿足近期煙草產業發展的需求。
扶持政策:為抓好景東煙草產業的發展,縣委、縣人民政府和縣煙草分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實行建設烤房補助、水窖建設補助、燃煤補助、煙葉生產協會補助、烤煙種植保險補助等;縣委、縣人民政府每年出臺《烤煙生產發展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煙草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發展煙草生產有了較完善的政策保障。
產業效益:從我縣“十二五”期間種煙收入情況看,畝均收入3279元,戶均收入40733元,擔煙平均價1263元,,扣除成本620元(煙苗80元,肥料215元,農藥50元,抑芽劑8元,地膜60元,煤207元),在不計算地租、煙農投勞的前提下畝收入2659元,如果考慮煙農移栽、中耕管理、采烤等各生產環節勞動力成本,煙農所剩無幾。
存在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由于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烤煙種植相對效益下滑。技術力量不足,生產技術人員素質、水平有待提高,技術指導到位程度不足。煙農年齡偏大,科技興煙力度不足,影響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基礎設施脆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低,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滿足不了當前煙葉生產的發展需要。種植地塊規劃不到位,制約了集約化發展和機械化推廣。
3.煙草產業持續發展探索
優化區域布局,穩步推進“東煙西移”。鞏固提升老煙區,逐步擴大新煙區的思路,實現東中部煙區收購煙葉19萬擔,西部煙區實現煙葉收購11萬擔。在煙區規劃中政府出臺指導性政策,優先考慮宜煙地塊和烤房、水利、道路、煙農種植基礎好的村組,盡量把煙地規劃到條件較好的地塊。
創新服務,引導生產專業化分工和生產組織模式轉變。依托云南省推進普洱市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契機,以生態煙葉建設為切入點,建設一批設施配套、特色突出,生產方式、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高的煙葉基地單元。
穩步推進節水灌溉體系建設。在烤煙移栽、生長階段往往雨水少、分散,而在采收烘烤階段又會出現雨水多、集中給烤煙生產造成很多技術難題,煙葉產量、質量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一是加強煙區水利設施建設;二是依托現有的煙區水利工程引導煙農加強節水灌溉新技術推廣。打時間差,錯位發展,有效避開不利天氣對生產影響。
保證移栽面積足、移栽株數實。科學合理分解計劃任務。要根據各鄉(鎮)的生產條件和種煙積極性,合理確定各鄉(鎮)的種植規模。把面積、株數落到實處。要壓實責任,充分發揮鄉(鎮)、村組干部的積極性,逐戶落實種植地塊,按照技術規程栽實栽足,加強合同管理。切實提高群眾的種煙積極。要把產前投入、收購標準、收購價格、各項補貼政策講清講透,教種煙群眾算清總賬,讓老百姓心中有數。支持好煙后作物的種植和銷售,提高煙田地的綜合產出率,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加強煙葉種植技術培訓。煙農是煙葉生產的主力,煙農的科技素質程度決定了技術的落實效果。景東煙農整體文化水平較低,職業技能不強,加之近幾年煙農老齡化嚴重,更加劇了技能倒退。因此,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積極開展多種渠道的煙農技術培訓,重拾煙葉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廣新技術。打造一支知識化的隊伍也是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要求。只有煙農理解和掌握了現代煙葉種植技術,才能使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服務煙草產業。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