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技術比傳統灌溉方式節本增收效果明顯。
姜昊楠攝
專分散收對于煙葉提質、煙農減工增收效果顯著。
王炳會攝
遵義煙區煙農手持移栽器進行井窖式移栽。
李光雷攝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當前,減少用工數量的途徑主要有4種:設施減工、技術減工、服務減工、管理減工。設施減工集中表現在田間機械化;技術減工主要靠推廣單粒播種、小苗移栽、采烤一體化、散葉收購等用工節約的技術;服務和管理減工則依賴于網絡化管理、合作社專業服務及精益生產的實施。
[云南]
亮點一:專分散收政策好,減工增收效果顯
2011年,國家煙草專賣局明確專業化分級補貼 30元/擔,云南省8個州(市)試點,數量為75萬擔;2012年補貼提高到50元/擔后,全省13個種煙州(市)全部開展試點,數量為339萬擔;2013年增加到828.7萬擔,2014年進一步增加到1278萬擔;2015年,實現除出口備貨外全覆蓋,煙農累計補貼收入20.36億元。據統計,專分散收不僅每畝平均節約用工1.8個,去青去雜后,還能使上等煙比例平均提高1.1個百分點,減工增效每畝折合增加收入150元以上。
亮點二:小苗膜下移栽技術顯神威
2008年,云南省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試點,2013年在全省推廣,此項技術讓煙農看到實效,迅速得到基層和煙農認可,當年即推廣270.5萬畝,占總面積的34.4%,2014年、2015年分別推廣351.7萬畝和316萬畝,推廣比例進一步提高到47.9%和50.7%,緩解了大部分山地煙抗旱移栽難度大、進度慢及后期低溫冷害等問題。與常規移栽技術相比,小苗膜下移栽不僅具有病害發病率低、成活率高的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減工降本效果明顯,苗床占地節約一半,育苗成本每畝減少64.4元,保苗用水畝均節約3.6方,抗旱保苗用工畝均減少2個,生產成本畝均減少212.4元。
亮點三:示范社減工效果強
專業化服務貫穿于煙葉生產主要環節,其中,育苗達100%、機耕83.7%、植保16%、烘烤44.1%、分級91.6%,大大減輕了煙農負擔。據統計,云南省烤煙畝均用工已由2012年的37.1個減至2015年的33個,減少4.1個;其中,行業示范社畝均用工減少到25.6個,較大面生產減少7.4個,用工成本減少492.1元。
[河南]
亮點:水肥一體化助力煙農增收潛力大
自2008年開始,為解決煙田水資源短缺、灌溉條件落后、煙株供水不足和肥料利用不充分的問題,洛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開展了煙田水肥一體化自動化灌注設備研究與推廣,利用專門設備給煙株定量均衡供水供肥。2012年、2013年該技術在許昌、鄭州等地開始示范。2014年許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與河南農業大學、許昌地潤節水滴灌設備有限公司聯合開展“基于滴灌條件下水肥一體化應用”研究,制訂了智能滴灌水肥耦合技術規程,形成了滴灌水肥一體化條件下的栽培管理技術模式。2015年,河南省加大該技術示范力度,總計推廣近9萬畝。從應用效果看,該技術可以促進煙農增收約900元/畝,表現在:一是用工省。煙田雜草少,每畝減少鋤草用工1個;土壤板結程度輕,每畝減少鋤地用工1個;藥隨水走,肥隨水走,降低因漫灌造成的病蟲害發生率,減少防病用工。2014年的示范煙區,僅用工費用減少約250元/畝。二是成本低。滴灌設施可節約購置水泵、水管費用數千元,每畝地只用130元,可連續使用3~5年,滴灌管道報廢后,可進行回購,折合每畝只需20元,并且操作簡單,省工、易于實現自動控制。三是利用率高。實踐中,比普通灌溉節水55%左右,比噴灌節水近20%,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煙農使用每次在5方/畝,節省費用22元,澆水4次,共節省88元。結合肥料使用,可減少肥料使用30%以上。四是提質增產。采用滴灌技術,煙株生長正常,病害發生輕,煙葉正常成熟烘烤。從表1可以看出,示范田平均煙葉產量165公斤/畝,按均價22.12元/公斤計算,煙農畝產值3649.8元;傳統煙田平均產量150公斤/畝,煙葉等級質量差,均價21元/公斤,產值3150元,滴灌煙田比傳統灌溉煙田增值約500元。
[貴州]
亮點一:創新推行輕簡技術
圍繞降低煙葉生產復雜程度、減少煙葉生產用工,貴州創新形成了井窖式移栽、散葉烘烤、專分散收等輕簡技術。井栽壯苗培育、機械打孔、井窖式移栽全面推廣,畝均減工0.4個,同時可以減掉揭膜上廂,每畝可節省2個工;專分散收全面推廣,畝均減工1.5個;散葉烘烤推廣40%以上,畝均減工2.27個;雙行凹型壟地膜覆蓋推廣30%以上,畝均減工2.5個。
亮點二:持續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貴州省建成煙農專業合作社140個,培育專業化服務隊員9.86萬名,育苗、分級環節全面實現專業化,機耕、有機肥積制、植保、采收烘烤環節達到60%以上,井窖打孔、一體化移栽達到30%以上。據統計,2009年至2014年,貴州省煙葉生產累計減工9442萬個,減少用工成本56.6億元,平均每畝減少315元。當前,全省煙葉生產用工21.5個(自用工15個,專業化服務用工6.5個),較2008年每畝減少8.1個。
[黑龍江]
亮點:國際化、國產化全程機械化齊發力
201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黑龍江省煙草公司哈爾濱煙葉公司與黑龍江農墾總局綏化分局協作,開展北大荒和平牧場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建設試驗,推行北美技術主導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和平牧場示范區規劃基本煙田1.8萬畝,連片種植煙葉0.6萬畝。同時,配套建設有120個進口箱式烤房的烘烤工場。按照專業化生產要求組建專業合作社,推行“股份制、成本擬控式”經營模式,推行集約化經營、專業化服務的運行模式,實現“三代”,即代種、代耕、代收。按照全面推廣煙葉生產大機械化為重點突破口,從育苗到烘烤、拔稈9個環節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的設計,配置世界領先的煙用機械和設施,提高了煙葉生產機械化水平,實現了各生產環節減工降本增效的好成果(見表2)。
哈爾濱煙葉公司富錦三江基地單元承擔了國家局全程機械化試點項目,在總結和平牧場示范區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黑龍江煙區生產實際,搭建了煙草、農機制造、科研等多部門合作的科技創新平臺。合力攻關,從工藝流程、技術要點、作業規范、機具選配、服務方式等方面研究,突破了進口機械設備關鍵環節機具改造的瓶頸制約,從育苗到烘烤、拔稈等9個環節配置了國產機械,形成了適合全省推廣的國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在“豐太”烘烤工場實現了各生產環節減少用工降低成本試點任務。
富錦三江基地單元轉化落地的“豐太”國產化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配以網箱烘烤、步進式三級回潮系統,將畝用工降到9個左右。推廣全程機械化生產成本大大降低(見表3)。
目前,黑龍江煙葉產區以和平牧場示范區、富錦三江基地單元為重點區域,帶動全省各地以耕整地、播種育苗、移栽、植保、田間采收、烘烤、分級為重點環節,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努力構建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煙草全程機械化的新機制,共同打造黑龍江煙草機械化發展的升級版。構建出既有與國際接軌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又有符合本地特征的國產化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2015年,全省機械化作業實現6個100%,即機械整地100%、機械起壟100%、機械施肥100%、機械覆膜100%、機械中耕100%、機械剪葉100%。同時,機械植保達到80%,機械移栽達到50%,機械采收達到5%,機械拔稈達到33%。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