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石家基地單元位于重慶市黔江區石家鎮,是黔江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與上煙集團共建的“中華”品牌國家級特色基地單元。2015年,該基地單元通過推進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科學化種植、精益化管理等一系列綜合措施,煙農減工增收效果明顯。整個基地畝均用工由2013年的24個減少為2015年的19.1個,年均減少用工1.6個。同時,煙農戶均規模、戶均收入、畝產值、收購均價、上中等煙比例等指標均實現了較大提升,煙農在增收上實現了一年一個新臺階,切切實實實現了減工增收目標。
規模化種植:算好減工增收的加法
集中連片種植提高了戶均種植規模,使黔江煙農收入明顯增加。
葉星箭攝
“2015年純收入有20多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2016年我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在交談中,煙農張永釗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張永釗是石家基地單元新華片區的煙農“大戶”之一,2013年種植烤煙100畝,當年收入15.9萬元;2014年種植120畝,收入37.7萬元;2015年種植192.3畝,收入達到了53.9萬元,年均收入增幅達84.1%,綜合收益遠遠超過了小戶煙農。
為推動規模化種植,打破以家庭承包為主體的傳統經營模式,自2013年以來,石家基地單元就開始大力推動土地流轉、積極引導發展家庭農場、扶持種植專業戶。2015年,該基地單元種植專業戶和家庭農場兩種生產主體覆蓋率達88.9%,200畝以上連片種植面積達81.7%,戶均種植規模達到32畝,實現連續三年提升,一般種植戶比例逐年降低,種植專業戶比例逐年上升,大戶煙農綜合收入增加明顯。
機械化作業:算好減工增收的減法
小型適用機械的應用減輕了黔江煙區農民的勞動強度。 葉星箭攝
“鐵牛耕地就是巴適(當地方言,很好的意思),省錢、省力又省時間,現在種煙越來越輕松了。”煙農張育龍停下了“突突突”的機器,開始夸贊起這個不起眼的“鐵牛”來,“我給你算筆賬:這機器起壟一天能完成5~6畝,而人畜作業每天只能完成1畝左右,起壟環節就能減少約八成用工。我種了67畝烤煙,除去人工、燃油、機械磨損等費用,一年就減少了2000多元的投入。”像張育龍這樣通過機械化作業的推廣而取得實惠的煙農還有很多,目前,該基地單元小型旋耕機的擁有率已經達到了98%,基本實現了每戶一臺機械。
為了減輕煙農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通過不斷實踐,該基地單元摸索出了大型機械和小型機械相結合的機械化作業方式。在地勢較平坦的連片集中區域由合作社專業機耕隊開展大型機械作業,在分散的區域推行小型機械作業,每戶配置一臺小型機械,用機械替代人畜作業,重點開展機耕、起壟機械化作業。小型機械翻耕、起壟平均速度是人畜作業的5~6倍,效率相比以前大大提高。可以說,機械化帶來了煙農勞動強度的減輕和生產投入的減少,既為煙農實現了減工目標,又給煙農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科學化種植:算好減工增收的乘法
黔江煙區推廣各種先進適用技術,幫助煙農科學減工。 葉星箭攝
“記得以前三四月份才開始播種,五六月份才開始移栽,有時候下雪了收購還沒結束。現在二月開始播種,四月份就開始移栽了。”談起育苗的變化,石家基地單元副站長喻宗富感慨道,“現在通過育苗大棚專業化育苗,育苗播種和移栽的季節大大提前了,這不僅避免了很多不利氣候帶來的災害損失,而且讓煙農在育苗環節就可以做到省錢、省心。”
近年來,為提高烤煙種植水平,降低種煙技術難度,石家基地單元通過先試點后推廣的模式,開展了一系列適用技術推廣,如:育苗大棚增溫,煙苗提早發芽;實行井窖式小苗移栽,使移栽時間提前;田間不適用煙葉處理,提升煙葉等級結構;三段六步式烘烤、采烤分一體化作業,提高煙葉品質;專業化分級散葉收購,提高煙葉等級質量等。
2015年,石家基地單元井窖式小苗移栽、田間不適用煙葉處理、三段六步式烘烤、專業化分級收購全部實現100%覆蓋,煙農對生產實用技術的接受程度普遍提升,煙葉等級結構、等級質量明顯改善,煙農戶均收入同比增長達10%,煙農種煙比較效益逐年提升。一系列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使得煙農減工增收效益成倍增長。
精益化管理:算好減工增收的除法
“徐點長,能給我多安排幾百斤不?聽說2015年施用生石灰的地方,一株煙都沒死,2016年我也要多施點生石灰。”2月3日,石家基地單元滲壩片區正在發放由合作社統一采購的改土生石灰,十余噸生石灰不到兩個小時就被煙農“一搶而光”。“生石灰對易死煙區域的調控效果很明顯,前年我家死煙嚴重的4畝煙田,2015年幾乎一棵煙都沒死,收入一下增加了近萬元呢!”煙農謝正和樂呵呵地說道。
“2015年發放生石灰時煙農都不愿意來領,最后技術員不得不一戶一戶地送到煙農家里,還苦口婆心地勸煙農施用。2016年卻截然不同了,煙農們在看到效果后,都爭著搶著要。”石家基地單元中心點點長徐元祥介紹說。
為解決區域布局不合理、易死煙等問題,2015年,石家基地單元以煙農精益化管理為抓手,開展了以煙田丈量、精確建立煙田信息、煙農分戶建檔、戶籍信息一戶一卡、生產信息全程跟蹤記錄為主要內容的煙農精益化管理探索。通過對掌握的煙農、煙田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對種植區域進行科學布局,對不適宜種煙的區域和不適應烤煙種植要求的煙農進行優化,優化不適宜種植區域2個,優化不合格煙農36戶。同時對易死煙區域進行建檔歸類、對癥下藥,并采取了施用生石灰調酸,施用農家肥、種植綠肥改善土壤營養結構等一系列措施。
據石家基地單元負責人介紹,通過推廣生石灰調酸、農家肥和綠肥養土,2015年該基地單元死煙面積減少了85%,直接受益面積超過500畝,按照該基地單元2015年平均畝產值2600元計算,為煙農增收了100多萬元。小小生石灰,除去了煙農對于“病害嚴重煙田”的“心病”,實現了增收的大效益!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