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糧食安全的戰略意義凸顯。
江西贛州,疫情防控下的煙葉移栽攻堅戰打贏之后,一場利用煙葉基礎設施助力水稻生產的糧食安全保衛戰旋即打響。
綠色,在“紅色”土地上生長;希望,在綠色土地上升騰。
糧食安全責任在肩
4月22日,贛州市信豐縣正平鎮各村正在大面積進行早稻插秧。這個時節的農事忙碌,往年并不多見。
江西是中國江南以水稻為主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近年來,因主要勞動力外出務工等原因,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尤其是早稻,因成本、產量、氣候等因素疊加,糧食生產壓力不小。
今年,為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江西對早稻種植面積提出了明確要求。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通知,大力推進水稻“單季改雙季”,確保全市早稻面積穩定在一定規模。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大面積種植早稻,先要解決育秧難題。
“自己育秧,浸種時需要隔十幾個小時用熱水浸一下種子。溫度高了種子容易燒掉,溫度低了出芽率低,費勁得很。”正平鎮曬禾村稻農劉昭海說。
“今年育秧更不容易,因為今春氣溫偏低且不穩定,室外育秧成活率低,爛秧多。”安遠縣煙葉辦負責人、安遠縣至誠煙葉專業合作社聯社理事長歐陽龍海說。
贛州是江西煙葉重點產區,有39座專業化煙葉育苗工場。用育煙苗的基礎設施育秧苗成為解決早稻種植難題的首要選擇。
對此,信豐縣的探索走在前面。去年下半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正平鎮萬畝水稻育秧中心落地于信豐縣飛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這是當地的煙農專業合作社。“往年煙苗移栽完成以后,我們的育苗大棚多種植瓜果蔬菜,助力煙農增收。今年接到政府部門的育秧任務和贛州市局(公司)的要求后,我們迅速開始了水稻育秧。”飛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經理高芳圓說。
責任至上,擔當為要。
“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助力糧食生產保衛戰,這是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各產區要積極行動起來,綜合利用育苗、烘烤、農機等煙葉基礎設施,助力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贛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經理劉輝向各煙區發出了動員令。
關鍵時刻,煙葉基礎設施在糧食生產中進一步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育煙育稻無縫銜接
進入育苗大棚,苗盤整齊,滿目新綠,秧苗在這里恣意生長。
“這秧苗長得幾好幾整齊吶(當地方言,非常整齊的意思)!”正平鎮仙濟巖村在稻田看護插秧機的稻農說。
秧苗好,是因為緊緊抓住了農時。
“3月2日,我們的煙葉移栽全部完成;3月10日,正平煙站的早稻育秧工作就開始了,趕上了農時。”信豐縣局(分公司)副經理張秋生說。
秧苗好,還因為育秧設施給力。
以飛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例。合作社共有4個育秧點,早稻育秧面積6400畝,輻射周邊6個鄉鎮。如此大規模的育苗,各個環節需要合適的設施,而煙葉育苗基地正好有——
煙葉育苗基地有幾個現成的水池,清理干凈消好毒,可以用來浸種;
烤房群里有兩座電烤房,穩溫效果好,用來保溫催芽再合適不過;
芽催好后,在煙葉育苗大棚內放置上水稻育秧盤就可以直接育秧。
“事實證明,利用現有的水池和烤房浸種催芽,稻種吸水飽滿,發芽率高,秧苗長勢好,還降低了育秧成本。”高芳圓說。
專業化育秧需要現代化機械。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飛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購置了4套水稻育秧裝盤播種機、10臺高速插秧機、5臺運秧車、2臺無人機,加上原有的機耕工具,合作社可以實現對稻田的機耕、育秧、運秧、插秧、植保等一體化服務。
自動化機械帶來的是高效率和高質量。比如水稻育秧裝盤播種機,可實現自動化裝盤播種作業。一套機器3秒至5秒播一盤,2分鐘播一畝,4套機器全部開工,6400畝稻田的種子5天左右就能播盤完成,而且播種質量較高。
而在安遠縣重石鄉重石村育苗大棚里,政府支持添置了噴灌設備,幫助實現秧苗澆水、降溫。這些設備同樣可以用于煙苗生產,相互受益、一舉多得。
據統計,目前贛州市的信豐、安遠、石城、瑞金等煙葉產區在育苗閑置期利用15個育苗大棚開展了早稻育秧,秧苗可供大田面積約9700畝。
“重要的是,育煙苗跟育稻秧在時間上剛好可以無縫銜接,煙苗育完后正好育早稻秧,然后育中稻、晚稻秧,接著再育新一季的煙苗。這樣,煙葉育苗大棚可以多次有效利用,提高了利用價值。”贛州市局(公司)副經理彭耀東說。
煙農稻農多方獲益
專業化育秧,商品化經營,多方面受益。
于稻農,省時省力省錢。
“合作社負責育秧,并用高速插秧機插好秧,每畝地只需交170元,而且秧苗質量很高。”劉昭海說。作為村里的貧困戶,他今年種植了100畝水稻,加上政府部門的大力補貼和水稻的收成收入,可以順利脫貧。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鼓勵、補貼政策。“我們村是村里統一給村民種好早稻,統一管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準備好耕地,其余的由合作社完成。”正平鎮仙濟巖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廖長福說。
高芳圓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水稻育秧和機插成本為154.5元/畝,育秧成本比市場低10元/畝,機插秧比人工插秧省80元/畝,共可降低成本90元/畝。而且,這樣種植出來的水稻產量比人工育苗插秧提高15%~20%。于稻農而言,這都是實打實的收益。
于煙農,實現了多元化增收。
當前,贛州市利用煙葉育苗大棚育秧工作主要以配合糧食生產、服務當地農業發展為主,而啟動較早、育秧插秧機械完備的飛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已經通過稻秧商業化訂單模式實現了贏利。
“在目前的運作模式下,合作社可獲利15.5元/畝,按全年早、中、晚稻共運作20000畝育秧、插秧算,可獲得收益31萬元。合作社共有80戶煙農,通過開展育秧產業,每戶煙農可增加額外分紅收入3875元。”高芳圓說。
于農村勞動力,可以實現就業。
有活干就有錢賺。重石鄉的謝歡香,丈夫過世多年,靠在育苗大棚做工和種地拉扯大了幾個孩子;正平鎮的張年龍,原來在深圳跑裝飾材料運輸,受疫情影響未能出去就業,現在成為一名“運秧手”,在合作社開車運送秧苗……
育完煙苗后再育早、中、晚三季水稻的秧苗,加上運秧、插秧等關聯工作,各合作社所需勞動力的數量大大增加,勞動力可做工的天數明顯延長。而這些用工,主要針對無力外出打工的中老年人、貧困戶等群體。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對他們而言尤為寶貴。
“到現在,僅水稻的育秧、插秧環節,合作社的用工就達3000個,共支付用工工資19.2萬元。”高芳圓說。
收益還不止于此。種植水稻以后,田地可以更好地進行煙稻輪作,煙葉和水稻可以實現良性互動發展,實現雙增收、雙收益。
“今年早稻種植任務時間緊、壓力大,正因為有過硬的煙葉基礎設施,機耕、育秧工作才能順利開展。煙葉基礎設施給我們幫了大忙、出了大力,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重石鄉黨委書記丁榮威說。
“在我們鎮,煙葉產業完善的基礎設施確保了早稻種植工作的順利開展,是煙葉產業帶動了早稻、蔬菜等其他農業產業的發展。”正平鎮鎮長何娟說。
“下一步,我們將統籌利用煙基項目,將育苗大棚全部利用起來,大力開展中、晚稻專業化集中育秧,助力糧食生產。”彭耀東說。
栽一片秧,收萬頃糧。待綠色鋪滿大地,那將是最殷實的希望!
記者手記
最是責任重
張艷莉
所貴惟賢,所寶惟谷。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國家安全。
當水稻育秧需求出現的時候,當煙葉育苗大棚可以為糧食安全作貢獻的時候,從贛州市局(公司)到各縣級局(分公司)再到煙站、煙葉合作社,各級各層面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責任”。
對煙草人來說,這,可以說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因為,他們心里揣著責任、裝著民生。
在接到水稻育秧任務之前,各合作社早已做好了種植瓜果的計劃和準備;受疫情影響,今年煙葉移栽略有推后,為了趕上農時,水稻育秧時間緊、任務重。但責任面前,沒有二話。
最是責任重。疫情之中,煙草人知道糧食的分量,知道擔當的含義。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國家利益至上”,在任何時候都是煙草人的追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