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種地”,早在多年前,這就成為農業發展的時代之問。而解答這個問題,社會在探索,行業在努力。為推進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福建三明煙區探索生產組織管理模式轉型,培育壯大一支年紀輕技術好、懂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煙葉產業經理”隊伍,奮力書寫——福建三明煙區:奮力書寫“誰來種煙”的“三明答卷”。
三明市局(公司)鼓勵煙葉產業經理種植優質稻,增加土地綜合效益。 張瑜攝
清流縣里田鄉洋莊村煙葉產業經理廖春暉與人合辦農機合作社,并負責日常經營管理。
寧化縣湖村煙站站長鐘玉春(左)給煙農講解煙葉種植技術要點。
不少村民靠種煙致富,蓋起了新房。 張瑜攝
在生產力三要素中,人是最主要、最活躍的要素。煙葉產業的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離不開一支穩定的核心種植隊伍和經營主體。
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的狀況下,由“誰愿種煙、誰能種煙”等引發的“誰來種煙”之問,已成為擺在各煙區面前的一道待解難題。
現實出題,實踐作答。近年來,福建省三明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以“年輕化、專業化、產業化”為方向,積極培育適應時代要求的“煙葉產業經理”隊伍,將其打造為煙葉種植的勞動力保障和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力量,不斷夯實煙葉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根基。
立足現實的必然選擇
早在多年前,大農業發展中便有未來“誰來種地”的時代之問。一方面,老一代農民年事已高,且對新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接受度較低;另一方面,新一代農民認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愈發想要離開祖輩們世代耕耘的農田。總而言之,愿種地、能種地、會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
這樣的“時代之問”之于煙葉種植同樣適用。實際上,“誰來種煙”早已不是一個新課題,在煙農老齡化、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的形勢下,著力培育和發展新的、穩定的種煙主體成為立足現實的必然選擇。
在三明煙區,2015年至2019年煙農每年平均流失約10%,同時煙葉種植比較效益呈下降態勢,請工難、雇工貴的現實制約著煙葉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發展。
答好“誰來種煙”這道考題,核心是要解決人的問題。從十年前源自沙縣以家庭農場為經營主體的“職業煙農”隊伍建設,到2018年提出“煙葉產業工人”理念,三明市局(公司)始終在培育新型種植主體、探索生產模式轉型之路上摸索前進。
2019年10月,在充分調研之后,三明市局(公司)局長、經理白萬明提出將煙葉產業工人升級為“煙葉產業經理”。兩個月之后,三明市局(公司)正式出臺相關指導意見。
對三明煙區來說,培育煙葉產業經理是在當前生產條件下穩定種煙隊伍、保證種植效益、提升煙葉質量的重要舉措。
該意見指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三明煙區要積極發展煙葉產業經理,即“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年齡35歲左右,種植煙葉35畝左右”的新型煙葉經營主體,并通過加強經營管理、適度規模種植,達到土地綜合效益最大化,實現煙葉與煙后作物種植每年純收入10萬至12萬元目標。
從“煙農”到“工人”再到“經理”,表面看是稱謂之變,實質上卻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我們建設煙葉產業經理隊伍,就是要打破傳統意義上人們對煙農的認知,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不斷增強他們的自豪感、榮譽感、歸屬感。”白萬明說,要以此解決年輕人種煙的“效益問題”和“面子問題”,讓他們既“有錢賺”又“有奔頭”,并逐步成長為煙葉生產的骨干和中堅力量。
勇于創新的實踐腳步
今年27歲的廖春暉曾經與許多年輕人一樣,覺得種煙苦、累,也有點“沒出息”,便在大專畢業后離開老家清流縣里田鄉洋莊村,到城里打工。
漸漸地,他發現,外面的世界也有許多無奈,距離心中“向往的生活”還有很大差距。于是,2015年廖春暉回到家鄉,下地種起了烤煙。
不同于父輩們種煙的艱辛與倔強,廖春暉腦子活、有想法,40畝地先后進行煙葉、煙后稻種植和水稻制種,三項收入加起來每年有20萬元以上。他還與人合作開辦農機專業合作社并負責日常經營管理,錢包越來越鼓了。
今年,廖春暉被清流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選定為全縣第一批24名“煙葉產業經理”之一。
成為產業經理讓廖春暉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在三明煙區,像廖春暉這樣的煙葉產業經理共有268名,戶均種植面積45.6畝,平均年齡38歲,其中35歲以下98人,大專學歷6人、高中(中專)學歷51人。
在對象選取方面,三明市局(公司)注重將現有群體升級和潛在群體發展相結合,一方面引導現有技術水平較高、有機械操作經驗、積極性較高的年輕煙農適當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在返鄉創業群體中優先選擇有農作經驗的年輕人重點培育,確保生產技術落實到位、經營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對于這些優選出的產業經理,三明市局(公司)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引導他們主動發展煙葉產業。
在白萬明看來,培育煙葉產業經理首先要筑牢生產基礎,落實好“在哪種”“在哪烤”“怎么種”等問題。為此,在保障現有煙農煙葉計劃基礎上,他們在土地流轉、烤房租建、資金補貼等方面給予產業經理一定的政策傾斜,充分滿足其生產需要。
同時,以提升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為主線,三明市局(公司)堅持理論與實踐、實訓與實用、扶持與服務相結合,在指導方式上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通過微信、抖音等載體,以Vlog等方式培訓生產技術、傳授管理知識,促進煙葉產業經理素質全方位提升。
為了進一步實現減工降本、提質增效,讓煙葉產業經理“輕裝上陣”,三明市局(公司)還引導他們根據實際選擇晚稻、糯谷、水稻制種等煙后種植項目,增加綜合收益;推廣應用成熟適用機械,探索開展“輕簡”技術示范,穩定一批雇工隊伍,不斷優化作業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達到既降低用工量和勞動強度又提升煙葉質量的目的。
此外,在典型引路和宣傳引導方面,三明市局(公司)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協調政府對先進典型進行表彰授牌,加大社會宣傳引導力度,在增強煙葉產業經理群體榮譽感的同時,有效提高煙葉產業經理知曉率和認可度,營造出良好氛圍。
面向未來的不懈追求
盡管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在三明煙區,煙葉生產組織管理模式改革已初見成效,涌現出一批年紀輕技術好、懂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煙葉產業經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永安市西洋鎮蚌口村村民郭秋生在煙草部門扶持下,這兩年靠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走上致富之路,影響和帶動了身邊年輕人加入返鄉種煙隊伍。
白萬明說,他們力爭通過5年時間的努力,形成一整套適合三明煙區實際、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煙葉生產經營模式,使全市煙葉產業經理群體覆蓋煙農總數的30%以上,達到加快帶動煙葉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實現這一目標,三明市局(公司)意識到需要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除了政策、資源的傾斜分配,還有一些基礎性工作需要做好——
宣傳發動上,通過挖掘典型、樹立標桿等方式,廣泛宣傳煙葉產業經理致富之道,并圍繞經濟賬、親情賬算好綜合賬,突顯煙葉產業經理扎根農村收益可觀、相對自由又能兼顧家庭等優勢,增強其身份自信,發揮好群體效應和示范效應。
效益提升上,根據當前煙葉種植成本收益水平,雇工主要以自用工、換工為主,僅在季節緊張或勞動強度大的環節請工并控制用工成本,確保最佳規模收益,并結合煙后種植實現綜合效益逐年提升。
總結推廣上,每年跟蹤煙葉產業經理發展動態,以建立煙葉產業經理微信群等形式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曬進展、曬成績、曬經驗,促進煙葉產業經理切磋生產技術,共享發展經驗,共同成長進步。
根據這些要求,目前三明各級煙草部門已著手開展相關工作:寧化縣局(分公司)對煙葉種植規模效益較好、影響力較大、起到良好示范效果的煙葉產業經理予以表彰獎勵;清流縣局(分公司)以星級評價為基礎,對煙葉產業經理進行分類管理和精準指導;沙縣縣局(分公司)在土地流轉、生產組織形式、惠農政策和星級管理等方面探索創新,著力培育以家庭農場為經營主體的煙葉產業經理隊伍……
“自古熟聞蝶戀花,亦有花香引蜂來。”面向未來,三明市局(公司)將把煙葉產業經理隊伍建設作為解答“誰來種煙”難題的長久之計,幫助農民獲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實現物質與精神“雙豐收”。
煙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