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全國重點優質煙區之一,煙葉生產是閩西北地區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受農村經濟發展、產業布局調整等因素影響,福建煙區優質煙田和核心煙田的轉移、流失壓力逐年加大,“在哪種煙”的問題愈加突顯。從發展角度來看,探索“在哪種煙”不僅必要,而且正當其時。
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著眼于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抓住福建省政府推進水稻生產功能區建設和保護這一契機,將核心煙區與水稻生產功能區融合,積極建設煙稻雙優基地,因地制宜探索“在哪種煙”,將優質煙葉生產資源向核心煙區集聚,穩定了煙葉生產的基礎。
頂層設計 統籌謀劃
保護優質煙田是解決“在哪種煙”問題的關鍵措施。早在2018年,福建省局(公司)就編制了《全省優質煙葉生產資源保護規劃》,從基本煙田中選出耕作條件好、煙基配套強、可連片種植的130萬畝核心煙田,確保煙葉種在“最優質、最安全”的地方。
在福建省局(公司)的爭取下,2019年6月,福建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提出將煙葉生產納入全省農業農村“十四五”發展相關規劃,將核心煙區建設與水稻生產功能區建設相融合,穩定煙稻輪作制度,建設煙稻雙優基地。
2019年9月,福建省局(公司)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共同出臺通知,明確在全省建立133.5萬畝核心煙田,劃定的核心煙田與水稻生產功能區重疊面積占核心煙田總面積的90%以上,力爭達到95%。
“去年12月份以來,市政府和縣政府相繼出臺通知,明確了核心煙區建設的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具體要求、扶持政策等。”龍巖市上杭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范啟福介紹說,“‘政府主導、鄉鎮主體、部門主力’是我們抓核心煙區建設工作的具體思路?!?/p>
核心煙區不僅要建設,更需要保護。為此,福建省局(公司)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明確核心煙區保護工作措施,要求全省各級煙草、農業農村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將現有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等向核心煙區與水稻生產功能區的重疊區集中,完善落實管護機制,提高煙田標準化水平,發揮基礎設施長久效益。
浦城是南平的核心煙區之一。“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和扶持政策,確定了核心煙區建立的重大意義和保護要求,能有力促進浦城縣核心煙區保護工作日趨完善并發揮長效作用。煙葉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將更有抓手。”浦城縣副縣長賴傳銘如是說。
系統推進 協調發展
核心煙區建設涉及諸多方面,要聚集各方力量,系統推進。
龍巖煙區在推進過程中將核心煙區建設工作分為構建核心煙區建設標準、對核心煙區進行建檔立卡、建立核心煙區保護機制等層面——
在建設標準上,明確核心煙區建設要求,同步核心煙區與水稻功能區。
在建檔立卡上,借助煙基管理系統平臺,做好基本煙田信息的登記和錄入,建立電子檔案,并應用GIS信息技術,逐片繪制電子地圖。
在保護機制上,提出建立“煙稻輪作,水旱輪作”耕作制度、搭建信息共享平臺、落實土壤保育關鍵技術、推動農業機械應用,等等。
核心煙區建設的基礎在于保護,其核心和生命力則在于煙葉與水稻產業的融合發展。福建煙區積極推進煙稻產業融合,建立穩定的煙稻雙優基地。
三明市沙縣針對96%的煙農為外來戶的情況,借助現有成熟的縣、鄉鎮、村土地流轉平臺,將集中連片的優質煙田統一流轉給煙葉家庭農場和煙葉產業經理,土地租賃合同年限由往年的1年至2年延長到3年至5年,戶均種煙規模達47.6畝。
上杭縣“三豐”片區建立核心煙區2850畝,同時這里也是龍巖市龍農發“紅古田”現代煙稻產業園的核心項目區。今年,該片區種植煙葉2836畝、優質煙稻2000畝、水稻制種300畝,建立起農戶、合作社、煙草企業、參與企業、消費者五方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產銷一體化融合模式。
沙縣夏茂鎮是三明市政府鄉村振興示范鄉鎮。2019年,三明市局(公司)與沙縣政府在此建立了7660畝的市級煙區產業綜合體,試點打造“煙葉+優質稻”為主、“煙葉+煙后水稻制種”為輔的煙農增收模式。
……
“開展核心煙區規劃和保護是優化煙葉產能、提升煙葉質量,適應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福建省局(公司)局長、總經理李民燈表示,要切實落實好133.5萬畝核心煙田建設任務,落實好5.5萬座重點保護烤房,推動各類生產要素逐步向核心煙區集聚,更好地穩定煙葉生產基礎,提高煙葉生產保障水平。
土者,萬物之所滋生。核心煙區的建設,為福建省局(公司)破解“在哪種煙”問題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必將為全省煙葉高質量發展筑牢更為堅實的基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