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2260”項目的5年來,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政、工、商各級部門齊心協力,始終堅持以“2260”高端特色煙葉開發為“引擎”,以補齊短板問題為導向,以提升全縣烤煙整體生產質量水平為根本,著力打造南澗紅大特色煙葉品牌,全力推進全縣煙葉產業不斷向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總體呈現出“4+4+1”即(發揮四個優勢、實現四個提升,形成一套體系)的發展格局。
一是發揮區位優勢,區域布局持續提升。南澗縣是全國貧困縣之一,也是典型的山區縣和大理州的“南大門”,東與彌渡縣接壤,南與景東縣毗鄰,西與鳳慶縣隔水相望,北與巍山縣相連。全縣境內99.3%的國土面積均屬山區,森林覆蓋率達63%,干濕季節分明,受無量山、哀牢山山脈的影響,呈現出“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和區域氣候。全縣烤煙種植區域海拔集中在1600-1900米,屬于優質烤煙種植適宜區。厚植于地處烤煙種植黃金走廊地帶的區位優勢,5年來,全縣“2260”項目布局堅持“生態彰顯特色、技術保障特色”的理念,將項目區布局作為突出品種特色的首要條件,以工業論證為基本遵循,對標高端特色煙葉生產氣候條件,持續調整優化布局。2016-2018年間,項目布局在樂秋、小灣、碧溪3個鄉鎮21個村委會實施。2019年以來,為推進全縣烤煙向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目標加速前行,經政工商共同論證后,縣人民政府將項目調整到南澗、寶華2個鄉鎮煙區精選1萬畝核心煙區進行布局(其中:南澗鎮4000畝、寶華鎮6000畝);2020年,為強化補齊短板,在保持項目布局總體不變的基礎上,再次細化布局調整,南澗鎮、寶華鎮分別實施5000畝。5年來,全縣通過以鄉鎮為單位調整“2260”項目煙區布局,實現了煙區“南煙北移”的戰略性優化,為穩定基本煙田、保護核心煙區打實了基礎。
二是發揮生態優勢,品牌效應持續提升。依托南澗“一片森林一片煙”的生態優勢,5年來,“2260”項目凝練了南澗“森林+煙”的布局模式和山地紅大“中棵煙”群體特色的種植技術集成,紅塔集團通過連年綜合評價,認定南澗紅大煙葉清甜香特色突出,甜韻感強,香氣質細膩柔綿,優雅上揚,刺激性小,口感干凈舒適。2019年,“2260”項目煙區取得了全州“蒼山論劍”比武活動綜合評比獲第一名,全省“2260”項目年終考核第三名的好成績;工商共同實施的煙葉收購質量管控端口前移試點新模式有效助推了工商協同從“松散型”協同向資源、質量、管理協同的“緊密型”協同升級;在寶華、無量、南澗鎮3個鄉鎮開展的1萬擔特色煙葉定向挖掘項目達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所調撥紅塔集團煙葉被組入一類以上卷煙品牌原料配方模塊,南澗紅大從品質特色邁向品牌打造的步伐更加穩健。
三是發揮特色優勢,技術集成持續提升。從1984年至今,南澗紅大歷經30余年的“打磨”,成為了全省乃至全國紅大特色品種種植的標桿和典范。近年來,隨著全縣煙葉產業向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南澗縣堅持以“2260”高端特色煙葉開發為“引擎”,以“精益求精”的思路,主動補齊短板,持續改良技術措施配套提升。2016年,以技術集成為重點,突出構建與山地紅大品種相配套的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2017年,以差異化考核為重點,強化項目煙區骨干技術的落實;2018年,以提升鮮煙養熟、采熟和烤熟水平為重點,努力提高整體營養均衡度和煙葉成熟度;2019年,以調整布局規劃為重點,努力從植煙土壤保育、綠色防控覆蓋、烘烤質量提升等方面綜合施策,推進項目煙區標準化、均質化生產措施落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2020年,圍繞補齊問題短板,以落實“好田好地種好煙”為重點,調優布局,進一步強化精準施肥、上部葉成熟采收等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的配套落實。通過5年的持續改進,構建了土壤保育、壯苗培育、節令移栽、平衡施肥、足葉封頂、綠色植保、成熟采收、醇化發酵等技術體系集成;完善了農家肥施用保土壤、抗旱移栽保生產、二次培土促發育等個性化技術措施配套。在產業規模縮減的情況下,全縣培育出了4300余戶“以煙為主、誠實守信、懂技術、善管理”的鐵桿煙農,“2260”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全縣產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技術保障和隊伍保障。
四是發揮項目優勢,整體水平持續提升。5年來,全縣不斷探尋山區紅大高端特色煙葉開發的可復制模式。“2260”項目煙區在布局規劃、組織模式、栽培技術、隊伍培育總結出的一套好做法、好經驗已在全縣煙區復制推廣,通過對煙區再規劃、再核實,全縣重新規劃的11.57萬畝基本煙田,核心煙區定位更加精準,煙農均質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更加到位,常規煙區畝均收入穩定在4300元以上,紅大種植已在煙農中“入心入行”,“2260”項目的“頭雁效應”帶動了全縣煙葉生產水平整體提升,助推了南澗全縣如期脫貧和成效鞏固,助力鄉村振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