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的一天午后,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范里鎮范里村垃圾填埋場內一片繁忙景象,來自王窯村的煙農趙江濤正從三輪車上往下卸打掉的不適用廢棄煙葉,不大一會兒,垃圾填埋場內的廢棄煙葉便堆積如小山一樣高。
“俺這是從13畝煙田里打掉的不適用煙葉,有1000余公斤。今年,煙草公司給出的不適用煙葉處理政策比較優惠,俺們堅決擁護!”趙江濤愉快地說。
據在場的范里煙葉工作站站長王留性介紹,他們站今年合同種煙面積為8780畝,每畝地按200公斤不適用鮮煙葉計算,今年單是采收前打掉的不適用下部鮮煙葉就有170萬公斤之多。
今年像趙江濤這樣不適用鮮煙處理認知并付諸實施的煙農,在盧氏縣煙區不在少數。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積極優化下部不適用煙葉的喜人局面,源于盧氏煙區廣大煙農的廣泛認知和煙草部門的大力宣傳推介。
為了提升煙區市場信譽,進而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今年以來,盧氏縣煙草部門按照上級提出的煙葉“一優兩轉”發展方略,大力優化煙葉結構。所謂的“一優”就是把沒有市場需求的下部不適用煙葉,在田間通過清掃底腳葉給優化處理掉。所謂的“兩轉”就是通過生產措施,實現由檸色煙向桔色煙轉變,上部葉向上等煙轉變,最終使煙葉結構實現“76、75”(即上等煙總量占到全部煙葉的76%比例,中部上等煙總量占到上等煙的75%比例)目標。
發展共識達成和發展目標確立后,盧氏縣煙草部門出動宣傳車,印發明白紙,舉辦宣講會,大力開展宣傳造勢和宣傳引導,得到了轄區干群的普遍理解和大力支持。為使市場不需要的下部煙葉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得到徹底優化,盧氏縣煙草部門宣傳引導和行政干預措施一起上,縣轄21個煙葉收購站點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紛紛采取既接地氣又使煙農樂于接受的“四掛鉤”優化措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與核定的清除不適用鮮煙葉數量掛鉤。該縣煙草部門按照清除下部5至6片不適用煙葉標準,分區域核定每畝清除不適用煙葉的產量,分站點下達給煙農,及時拍照驗收,登記造冊,為下步算賬做準備。
——與煙農清除不適用煙葉的專項補貼掛鉤。該縣煙草部門統一核定清除不適用煙葉畝補貼標準,分兩次對清除不適用煙葉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依據實際完成任務比例進行獎懲兌現,分次兌現補貼,不完成不兌現,注重過程控制,以此調動煙農積極性。
——與煙農星級評定掛鉤。該縣煙草部門將清除不適用煙葉工作,列入煙農年度星級評定范疇,占據一定分值,確定煙農星級,通過不同星級兌現獎懲之激勵機制,調動煙農優化煙葉結構的工作積極性。
——與煙農交售煙葉的結構掛鉤。該縣煙草部門依據“76、75”煙葉優化結構目標設定對應分值,根據每戶煙農實際交售煙葉結構情況,確定煙農星級評定級差,依據煙農星級兌現獎懲。
“四掛鉤”措施考核結束后,煙站點將煙農清除下部不適用煙葉獎懲兌現情況統一張榜公布,在核對煙農優化結構面積達到標準面積前提下,及時給煙農予以獎懲兌現或降檔晉級。
由于政策制定科學合理,加上宣傳引導到位,目前,盧氏縣煙草部門清除下部不適用煙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一大批優化掉的不適用煙葉得到集中無害化處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