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江連強在田間查看七星瓢蟲放飛情況。 周鵬攝
“我們在評價七星瓢蟲防治效果時,要重點調查并計算煙株上蚜蟲的減退率。同時,要對防治前后煙蚜種群數量進行對比。”8月3日一早,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哈哈河壩萬畝優質煙葉連片種植區里,冕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科副科長黎昌明一邊向技術人員講解七星瓢蟲防治煙蚜效果調查方法,一邊進行現場演示。
8月的涼山煙區,煙葉長勢旺盛,微風吹來,煙田里泛起陣陣綠波。作為四川最大的煙葉產區,涼山煙區每年因病蟲害造成的煙葉損失占總量的5%左右。為有效防控煙葉蟲害,提高煙葉生產安全性,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近年來在全州范圍內持續加大黃板、殺蟲燈、食誘劑、煙蚜繭蜂、七星瓢蟲防治蟲害技術的推廣力度,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煙葉品牌。
“作為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黃板、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等技術在綠色煙葉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涼山州局(公司)技術中心主任王勇介紹說,“但在涼山煙區,由于各產煙縣市氣候存在差異,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存在擴繁周期較長、擴繁效率不高等問題。2016年,我們在全面推廣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的基礎上,成功引入七星瓢蟲防治煙蚜技術,并與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通過近五年的反復試驗和研究,目前七星瓢蟲防治煙蚜技術已經較為成熟,為構建煙葉生產綠色屏障增添了新手段。”
七星瓢蟲在涼山當地俗稱“花大姐”,是農林業中多種害蟲的主要天敵昆蟲。為確保七星瓢蟲防治煙蚜技術在全州煙區得到更大范圍推廣,今年以來,涼山州局(公司)先后在西昌、冕寧、會理等煙區建設了3處瓢蟲繁育基地。僅冕寧縣瓢蟲繁育基地就設置有繁育架92套、養蟲籠720個,具備蠶豆種植、蚜蟲繁育、瓢蟲種蟲繁育和瓢蟲擴繁四大功能,可繁育七星瓢蟲卵卡10萬個,折合卵量150萬粒;繁育成蟲10萬余只。
“寄主作物易培育,生長快;可利用現有設施繁殖瓢蟲,成本低;瓢蟲存活時間更長,捕食量大;瓢蟲對煙葉適應性強,便于應用;瓢蟲捕食范圍廣,可更好惠及大農業作物。”在王勇看來,七星瓢蟲防治煙蚜技術更符合涼山煙區的實際,也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
“今年,煙草公司共在我們這個片區放了6300個蟲卵卡、成蟲5000只左右。這些‘花大姐’不僅能吃煙株上的煙蚜,還能消滅石榴等農作物上的害蟲,是我們農民的好幫手。”說起七星瓢蟲,會理縣南閣惠民煙農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蔣成軍贊不絕口。
據介紹,七星瓢蟲的主要寄主為蠶豆,從出苗到接蚜只需要10~12天;其飼養和繁殖均可利用閑置期烤房,每間烤房可單批次擴繁瓢蟲成蟲1.5萬~1.8萬只。
作為負責該項目實施的技術人員,江連強有著更為專業的解讀——七星瓢蟲室內繁育時間在20天左右,成蟲在大田的壽命60天以上,每只瓢蟲每天可捕食80頭以上的煙蚜,一生可捕食煙蚜5000頭以上;不僅能捕食煙株上的蚜蟲,還能為大農業服務,捕食多種害蟲的低齡幼蟲和卵。
據統計,今年涼山州局(公司)累計在會理、會東等10個產煙縣市釋放蟲卵330萬粒、成蟲40萬只,防治面積30萬畝。
“從全州的總體情況來看,防治效果非常理想,達到了預期目的。”王勇說,有了“花大姐”的助力,涼山煙葉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體系更加豐富,“山地原生態”煙葉特色也將進一步彰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