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東明鎮先峪八組的樊玉紅,是出了名的種煙能手,尤其是在烘烤上很有一套,是那種坐下會寫、站起能說、動手會做的全面手。
2020年煙葉長得格外好,為了提高煙農的應變能力,把煙葉烤黃烤熟烤香,在煙葉采烤即將全面鋪開之際,城關煙站組織巡回培訓,樊玉紅擔任主講。
這天,巡回培訓來到太平村。聽說樊玉紅來講烘烤,大家放下手中的活計,來到培訓現場。
樊玉紅從身后的三輪車上取下一桿煙葉,放在大家面前說:“這是我家的煙葉,看看炕的咋樣?”大家圍過來,仔細翻看起來。“這煙葉炕的真好,整桿沒有一片青煙,也沒有一片雜煙!”“你看這煙葉顏色、色澤、油分,真好!”煙農七嘴八舌地議論著。一位與樊玉紅熟悉的煙農急切地問道:“玉紅,快給我們說說,你是咋燒火的?”
見大家來了興致,樊玉紅說道:“這炕煙吧,首先要有好胚子,地里得長出好煙。我體會有這幾條,第一條要用好農家肥,這些年我種煙,每畝地牛糞用量沒有下過40擔。用了牛糞的煙葉中期開片好,后期落黃好,成熟快,容易烤。第二條留葉要合理,這兩年,我按照煙站的指導,把下部煙葉全部打掉。打掉下部葉,一點也不影響產量。去年我種了30畝煙葉,賣了快5000公斤煙葉,單產163公斤,畝產不但沒有減,比往年還多了一二十公斤。這還不算,關鍵是打掉下部煙葉后,中上部煙葉質量好了,上等煙多了,多賣錢了。第三條是上部六片煙葉要一次采摘。去年,我最后一炕煙葉,在地里最少是六片,個別還有八到十片。中部煙葉炕完后,我停了10天,最后把上部六片煙葉一次采,炕出來的煙葉質量就是好。”
玉紅說了一大堆大田管理的話,有人已經不大耐煩了,插話說,“玉紅,這些我們都懂,你就給我們說說,咋燒火吧?”
玉紅拿起身邊的礦泉水,喝了一口,潤了潤嗓子,接著說道:“有了好胚子,還得有好法子。我的訣竅是四個字:熟、分、穩、長。”
見講到了正題,大家屏住呼吸認真地聽起來。
“所謂熟,就是要采收充分成熟的煙葉,這個簡單,大家只要按照成熟標準,做到熟一片,采一片,不留熟煙,不采生煙,這是不烤青煙的基礎。一定要把握好。”
“哪啥是分?”種煙大戶楊石太急切地問道。
“所謂分,就是要對鮮煙進行分類。常言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這煙葉分類編桿,費時費工,有些人不愿多出那幾個工錢,不去做,結果炕出來的煙葉青一下,黑一下。我算想明白了,采摘、編桿時費點功夫,把煙葉分分類,裝炕時看煙裝炕,不但好燒火,關鍵是炕出來的煙葉滿炕一律。”
“穩是咋講?”老楊又問道。
“所謂穩,就是燒火要穩。起火溫度,我一般控制在35到36度,燒上6到8個小時,濕度34度。然后以每小時升溫1度的速度升至40度,濕球溫度抬高到37度38度,穩火6到8個小時,讓煙葉在高溫高濕環境下變黃。”
“這炕煙還有這么多門道,快給說說啥是長?”老楊催促道。
“所謂長,就是二火要長。俗話說,要想黃,二火長。這二火很關鍵,這個階段,我一般要穩上兩到三個對時。具體怎樣燒火,不同部位的煙葉要靈活掌握……”
樊玉紅的一番講解,在場的煙農興奮不已,紛紛議論開了:“難怪玉紅煙葉炕的好,人家不僅活干的細致,關鍵是注意看濕球。我在家炕煙,光知道看干球,炕出來的煙葉不是青,就是灰,即便是炕黃了,顏色也不俊。”“我這人性子急,二火燒的時間短,一個多對時就急著轉火,難怪炕出來的煙葉那么多青煙。”
聽了大家的議論,玉紅總結說:“濕球是師傅,跟著濕球溫度走,煙葉炕出來保險差不了。不少伙計只看干球,不看濕球,這恐怕是煙葉炕不好的主要原因。我始終堅持看濕球燒火,年年煙葉烤的好,大家不妨按照我說的試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