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大市如何向農業強市邁進?山區面積占90%以上的云南保山市積極打造山地高效農業試點,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在煙糧高質量常態化輪種上取得新突破,今年已初見成效。
示范區標準化烤煙移栽
隆陽區西邑鄉的山區魯圖村有1650畝基本農田,是我市打造山地高效農業的試點。村民楊宏偉說:“自從種上示范區的田后,才懂得什么叫農業現代化。全程機械化耕作,不論是耕田耙地,種煙種糧,都不像過去一鋤頭一鋤頭挖了。就連澆水施肥也全部自動化。”楊宏偉如數家珍般羅列著在示范區種田的幸福清單:機耕路直達地邊,下車種地、上車回家!管網工程將遠在10多公里外的水運到地頭,密如蛛網的水肥一體化工程又將水和肥料滴到作物的根部,一次鋪設用兩季、節水灌溉效率。“一畝地一年兩季算下來,光成本就節約了700多元,收益不會低于1萬元!”楊宏偉笑呵呵地算了一筆賬。
示范區標準化烤煙移栽
同樣是將土地交由村里統一出租的楊宏升兩口子則選擇了參加專業服務隊打工賺錢。就是為土地承包大戶做耕田耙地之類的活計。我們事先在“香葉智農”App里跟對方約好服務內容、地塊。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6點為工作時間、工資以每天100元標準計發、一年可以干滿210天。”楊宏升說:“我和媳婦兩口子一年4.2萬元的打工收入,加上14.9畝土地、每畝700元的租金,全年有5萬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真的過上了小康日子!”
這是保山市山地高效農業試點建設工作自今年初啟動以來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目前,1650畝改造后的高標準農田已全部投入使用、保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投入200多萬元建設的基礎設施已惠及當地村民、村委會承擔的土地統一流轉工作已轉為日常維護中。
5月26日,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主要領導到西邑鄉魯圖村實地調研后評價說:“保山的山地高效農業試點打造的很好,試點的做法值得全省學習推廣。”
保山市委主要領導實地查看了魯圖山地高效農業試點后認為:“試點受到群眾歡迎的根本原因是集中長期的土地流轉、機械化的種田方式、糧煙協同的種植模式、專業化的服務以及畝產值上萬元的高收益。試點的初步成功,為全市農業現代化轉型之路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道路、梯田、三面排灌渠為一體的示范區一角
積極探索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模式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一直以來,烤煙產業就是保山市廣大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和實現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支柱產業,更是山區農村實現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為構建以“區域化、專業化、機械化、數字化、綠色化、多元化”“六化”為主要特征的糧煙協調發展、煙田持續穩定、現代要素集聚的現代煙草農業生產管理體系,全省實施煙草產業核心煙區“156”示范工程建設。為此,保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抓住機遇,積極向上級黨委、政府匯報,詳述核心煙區“156”示范工程對煙區經濟發展和穩固煙草產業基礎的重要性,獲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勢推進,率先在隆陽區西邑鄉魯圖村拉開“156”示范區建設的序幕。
魯圖村曾經是保山市隆陽區西邑鄉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廣大駐村工作隊員及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現已甩掉了千年貧困的帽子,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并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繼續奮進。烤煙作為魯圖村的重點支柱產業,為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傳統生產方式和組織管理模式難以滿足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需求。為進一步鞏固和穩定核心煙區,破解制約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難題。保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緊緊抓住“156”示范工程建設機遇,聚焦永久煙田保護、種植制度、組織模式、生產方式、管理模式“五項重塑工程”,聚力“區域化、專業化、機械化、數字化、綠色化、多元化”,整體推進試點建設。
土地集中流轉壯大集體經濟
通過建立土地集中長期流轉機制,集中長期流轉土地1650畝,流轉年限不低于10年。由村委會統籌規劃產業布局,煙葉種植方面與煙草公司簽訂烤煙種植框架協議,統一將流轉土地承租給煙農5年。村委會每年每畝收取750元土地租金,其中700元用于支付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提取50元作為集體經濟,在種植烤煙和小春作物時分別收取20元/畝和30元/畝設施管護費,在保證產業穩定發展和設施正常使用的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
示范區全面實現機械化耕作
政府牽頭建設山地高標農田
對集中流轉能長期穩定種植的1650畝農田,由政府牽頭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土地和機耕路進行綜合整治,將“補丁地”聚成“一塊田”,強化煙田宜機化改造,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積和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示范區全面推廣自動化澆灌
煙草投資配套提升基礎設施
煙草投入資金配套建設“管池+閘閥井+水肥一體化”設施,新建管網工程2件,水池6個,閘閥井38個。水肥一體化工程自動將水和水中的肥料精準滴在每一棵煙苗的根部,滋養著煙苗茁壯成長,項目的實施每畝可減少澆水施肥用工4個,用水量實現1畝變3畝,一次投入用兩季,實現煙田基礎設施與多元產業經營共享融合,全面提升土地產出率、設施利用率、勞動生產率。
山地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輪種油菜籽喜獲豐收
統籌規劃產業協調發展
按照“大春種煙、小春種糧”的糧煙種植模式,小春種植一季早豌豆,大春集中連片種植烤煙1650畝,構建“煙葉+N”煙糧雙優產業體系,預計年度畝均總收入達到1.1萬元。同時,積極探索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由村集體統一組織剩余勞動力,合作社開展培訓,組建產業工人隊伍,通過100%推廣香葉智農—“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為戶均種植規模大的農戶提供專業化服務。
積極推進高效機械作業項目區整合農機766臺,實現大型機械耕整地作業100%,采取“煙農互助有償服務、烤煙合作社和農機合作社專業服務”的組織模式,重點圍繞打塘、覆膜、中耕環節開展機械選型和推廣,實現重點環節機械化作業100%覆蓋,力爭實現畝均用工數減至18個以內。通過連片集中作業,在整地環節農機作業服務費用由120元/畝降到80元/畝。
山地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輪種蠶豆促農增收
“ICIS”精準服務管理到戶
全面推行“ICIS”差異化精準服務,制定“一戶一策”,因戶施策,應用“四邊一促”成果,定種植面積、定合同計劃分解、定補貼政策,定物資配供、定精準管理方案,確保服務到戶、技術到田。今年,魯圖村種煙職業煙農53戶,其中10—30畝43戶、755畝、占81.1%,30畝以上10戶、496畝、占18.9%;全村85戶種植戶按“ICIS”精準管理分為三類,Ⅰ類轉化提升戶20戶、占24%、Ⅱ類鞏固發展戶30戶、占35%、Ⅲ類引導做強戶35戶、占41%,查找短板259項、制定對應解決措施259條,不斷提升煙葉生產均質化水平。
目前,魯圖村“156”示范區建設工作進展順利、成效初現。處處呈現出建設“156”示范區的火熱場景。“村委會集中長期流轉土地壯大集體經濟+政府牽頭建設高標農田+煙草配套提升基礎設施+統籌規劃產業協調發展”的“魯圖模式”,不僅破解了魯圖村持續增收的困局,也為全市核心煙區“156”示范區的打造提供了可借鑒的新模式。”
沃土育金葉、匠心惠民生,農業大發展。保山將以核心煙區“156”示范工程建設為契機,繼續打造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新模式,積極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開創“三農”新局面,全力推動保山烤煙生產和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續寫保山農業大市筑牢糧食安全底線的新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