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高度重視煙葉綠色生產和綠色煙田建設,聯合省委農辦、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出臺了《關于加強優質生態煙田建設與保護的意見》,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煙田,用綠色生態煙田保障優質安全煙葉產出,不斷彰顯“片片都是生態煙”的產地特色。同時,大力推動我省煙區產業綜合體成為新發展理念踐行區、現代農業引領區、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煙農增收、煙區發展注入新動能,湖北煙葉穩步向“綠色高效、產出優質”方向邁進。
宜昌煙葉產業全面貫徹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綠色發展要求,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建設三峽綠色生態屏障目標,堅持生態優先、低碳發展道路,深入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興山縣榛子鄉、秭歸縣磨坪鄉等煙區樹立“煙區就是景區、煙田就是景點”的理念,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煙糧菜融合共生、農文旅多業增收”模式初見成效,打造“一片煙田一路花、紅花綠葉一幅畫”的煙區美景,助力西部綠色農業示范先行區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典范。
煙草援建的秭歸磨坪水庫。
應用綠色技術
實現煙區“無煙”
溪山如畫九月秋。
9月初秋,在蒼翠的山嶺包裹下,一片片綠色的煙田開始染上了淡金色的外衣。這里是海拔1300米興山縣榛子鄉,興山縣核心煙區,也是全市有名的高山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更是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試驗區。
9月正是煙農們最忙碌的“趕烤季”,一疊疊泛著金色的煙葉被整齊的碼上農用三輪車,送入興山縣榛子鄉板廟村烤煙烘烤車間。
“以前用煤炭烘烤,一待就是一身灰,現在用生物質顆粒燃料烤煙,烤房內外干干凈凈。”興山縣種植大戶陳興龍對新燃料烘烤贊不絕口。
在榛子鄉板廟村溠水坪烘烤工場,50棟密集式烤房全部用上了生物質顆粒燃料,煙葉烘烤更精準高效、節能環保,煙葉烘烤質量明顯提高,減工降本成效突出。
“與傳統煤炭、木材相比,生物質燃料單位體積內的能量密度增加5-7倍左右,火力輸出更加穩定均勻,徹底解決煙農夜間添料的后顧之憂,烤后煙葉質量也得到整體提升。”興山縣金鵬煙葉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使用生物質燃料后,每炕增收達300余元,用工成本降低200余元。
宜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在興山配套建設生物質顆粒加工廠,將廢棄木材、菌棒和農作物秸稈等從農民手中進行有償回收,加工成顆粒狀生物質燃料,用作煙葉烘烤的燃料,不僅實現了廢渣變成寶、生物質資源的循環利用,還能有效控制田間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節省烘烤用工、增加煙農收入,還能循環利用資源、實現節能環保。
通過不斷改進烘烤設備,宜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在全市建成生物質燃料烤房1642座,綠色烘烤占比63%。為有效解決煙葉烘烤“用電難、電費貴”問題,煙葉合作社引進新能源開發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利用連體烤房頂部空間實施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達40萬度,為烤房烤煙節省成本20%以上,實現經濟、生態效益雙贏。探索建設全電空氣能熱泵烤房、石墨烯智慧烤房,進一步探索降本增效、綠色烘烤新模式,朝著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標邁進。
利用育苗大棚培育花卉助農增收。
打造生態“閉環”
擦亮鄉村底色
8月,宜昌秭歸縣科技經信局公示了2022年科技研究與開發項目擬立項名單,秭歸煙葉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成功獲批立項,成為此次唯一一項煙葉領域的開發項目。
落實煙區土壤保育措施,全面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加大生物有機肥推廣力度,推廣無人機植保、施肥,構建綠色栽培、綠色防控生產技術體系;美化煙區煙農生產生活環境,從煙葉種植到生產烘烤全環節,都能看到綠色生態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蠋蝽屬于蝽科的一種灰色昆蟲,其生長適應性強,捕食周期長,是煙青蟲、斜紋夜蛾等煙葉害蟲的天敵,我們今年首次引進蠋蝽進行生物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興山煙草部門農藝師望運喜介紹,相較于傳統的農藥滅蟲,利用昆蟲的天性捕食害蟲的生物防治手段,不僅解決了農殘問題,還保護了煙田生態環境。
在秭歸白鶴煙葉新區,采用無人機和專業植保隊為新區煙葉開展植保作業,提升煙葉病蟲害統防統治水平,提升大田管理效率和質量。無人機植保作業能做到人藥分離,提高藥物噴灑精準度,同時也能減少農藥用量,節約用水,有效降低煙葉病害防治成本,為全年煙葉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農藥使用減量,煙葉綠色增效;廢渣加工成寶,生產污染源減少;昆蟲治害蟲,物質燃料取代煤炭木材……如今,行走在宜昌煙區,“綠色”已成最鮮明的底色。
按照中央一號文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求,宜昌煙區從種植到生產形成了一道全鏈條的“綠色”閉環,大力推廣實用新技術,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宜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依托創新團隊、QC小組,開展技術攻關42項,獲得專利授權28項,實施了地布濕潤育苗、煙葉抑芽槍、精準測土施肥等科技項目,提升綠色生產水平。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實行有機肥替減化肥行動,將畝均化肥使用量控制在25%以內;杜絕使用除草劑,示范推廣田間鋪設防草布;全面推廣煙蚜繭蜂、殺蟲燈、生物制劑、黃板等綠色防控技術;實施精準減量施藥技術,使用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煙葉質量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步伐加快。
揚生態環保風帆,踏綠色發展征程。“十三五”以來,宜昌煙區累計在綠色生態防治上投入資金548萬元,輪作煙田15萬畝,推廣生物有機肥1.01萬噸,純氮、化學農藥畝均用量分別減少24%、15%,生產生物質燃料0.6萬噸,已建設投入使用生物質燃料烤房1642棟,年均可替代燃煤及木材0.32萬噸,狠抓土壤保育、綠色防控、節能減排等綠色生產技術落地落實,努力增加每一片煙葉的含金量、含綠量。
踐行“兩山”理念
賦能綠葉金鄉
宜昌煙區大多數位于西部山區鄉村,農業基礎相對薄弱,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按照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宜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著力推動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促進“煙葉+蔬菜”“煙葉+旅游”“煙葉+苗木”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煙農增收樣板,助力村民邁上致富大道。
興山縣榛子鄉有著“高山小平原”生態田園風光,在蒼翠的群山簇擁間,一片地勢開闊、土地豐饒的沃野讓人心曠神怡。
優質烤煙和高山蔬菜是這里的傳統產業。壯觀的綠色農田是這里的獨特魅力,加上涼爽的氣候,淳樸的民風,很多人來了不愿離開。
春季種煙,夏秋賞花,形成產業融合。興山縣金鵬煙葉合作社與宜昌花園里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共享育苗大棚資源,5月前育煙苗,6月開始育花卉苗,提升了大棚利用率,降低了育苗和管護成本,實現了錯峰使用、互惠互利。
煙薹輪種,實現綠肥降本、煙葉提質。興山縣煙辦從外地引進菜商和引導本土能人創辦專業合作社,為村民提供技術、收購、銷售等一條龍服務,幫助村民發展菜薹產業,“煙葉+菜薹”復種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復種規模從2018年的131畝增長到2021年的6000畝,煙農輔業增收從2.5萬元增加到150萬元。
通過對煙區基礎設施的援建,當地鄉村旅游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今年40歲的興山縣和平村煙農蔣忠芳,和妻子在自家小洋樓一樓開了個副食超市,將二三樓改造成了擁有6間客房的“清雅軒客棧”,吃上了“旅游飯”。
蔣忠芳說,“現在從縣城到榛子鄉的公路正在拓寬,來游玩的人會更多,經營民宿收入將更加可觀。”
在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上洋晾曬煙試驗基地,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熱火朝天,花卉、李子、雪茄煙葉長勢喜人,該村負責人介紹,在煙草部門支持下,上洋村發展“特色水果+鄉村旅游”農旅融合配套第三產業的信心更足了,讓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
一片煙田一路花、紅花綠葉一幅畫。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金山銀山的引路人,宜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低碳發展道路,深入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繪就了一幅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的煙區富村山居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