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一片煙葉,造福一方鄉土。近年來,依托當地資源,在大力發展煙葉產業的基礎上,煙區產業綜合體積極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智慧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繪就了一幅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美麗畫卷。今天,我們聚焦田園綜合體型產業綜合體,展示重慶彭水三義產業綜合體、安徽宣城龍興產業綜合體、四川德陽“泉潤茄鄉”優質雪茄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實踐和探索。
重慶彭水三義產業綜合體
山鄉處處好光景
金燦燦的煙葉陸續出爐,紫薯秧蔓努力生長,有機蔬菜裝車待發……初秋時節,行走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三義產業綜合體,滿山翠綠,滿眼都是秋收的景象。
三義鄉地處渝鄂交界處,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這里曾是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2019年實現整鄉脫貧后,2021年,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牽頭組建市第十八產業指導組,選派專人進駐三義鄉,引導、支持當地發展“煙葉+N”產業。
8月8日,在三義鄉弘升村的煙田里,種煙大戶葛先毛正在指揮工人給壟間套種的紫薯除草。
“今年,煙草公司在我們村試點推廣糧煙雙優項目,除了每畝種1100株左右的煙葉,還套種紫薯和大豆。今年套種的紫薯和大豆每畝還可以增收1000~2000元,我套種了100畝,收入少不了!”葛先毛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為在現有條件下提高三義煙農的收入水平,通過調研、論證,重慶市局(公司)決定走一條提高煙田復種指數、實行糧煙套種的道路,大力推進“煙葉+N”產業發展。2022年,三義鄉累計推廣“煙葉—紫薯”“煙葉—大豆”復合種植500畝,糧煙雙優項目綜合產值有望達到300萬元以上。
重慶彭水三義產業綜合體蔬菜基地的工人在采收蔬菜。重慶市局供圖
除了推廣糧煙雙優項目,產業指導組還支持有條件的村子建設有機蔬菜示范基地、農特產品直采基地,培育600余戶農戶發展小經果園、小花卉園、小瓜菜園、小水產園、小養殖園“五小”庭院經濟,增加群眾收入。
鄉村振興歸根到底是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也是為農民而建。“只有讓扎根土地上的農民走上因地制宜的產業振興之路,盡可能多得利,鄉村振興才能出實效。”重慶市局(公司)駐龍合村第一書記戴成宗深有感觸地說。
在龍合村黃龍仟農旅融合觀光區里,記者見到了村民黃體均,他去年年底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民宿。“我今年種了50畝煙葉,現在政府和產業指導組把旅游又搞起來了。觀光區特別涼快,入夏至今,每天都有人來觀光、住宿、吃飯。住一晚70塊錢,我樓上有5個房間,一個月住宿費也能掙到幾千塊!”說這話時,黃體均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經營農家樂的村民秦宗偉也跟記者攀談起來:“我租用黃龍仟文化廣場搞農家樂,把魚塘也租了過來,運營成熟后按接待量給村集體上交一定利潤。投入了幾萬塊錢,運營效果不錯,這段時間每天晚上都有七八桌客人,日子有盼頭!”
龍合村黨支部書記秦晉介紹說,在產業指導組和鄉政府支持下,觀光區先后完成幸福蓮池整修、健身步道修繕、黃龍山莊新建、環湖彩燈配套、特色民宿培育等工程,打造特色農家樂2家、特色民宿7家。村集體加快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打造“農業+旅游”新業態,逐步形成了“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
“目前,我們村集體成立了五面山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打算把溶洞納涼、露營野炊、兒童樂園建起來,能夠耍的地方越多,越能留住客人,群眾受益也就更多。”秦晉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重慶彭水三義產業綜合體的農田。重慶市局供圖
不僅要把客人引進來,而且要把產品賣出去。
在三義鄉電商運營中心,包裝精美的龍陽大米、蓮花羊肚菌、龍合大腳菌、干筍子、洋芋片、干豇豆等整齊地陳列著,工作人員正忙著打包準備送往快遞點。見到記者,電商中心負責人謝秋梅打開了話匣子:“是煙草公司幫我們建好了電商中心,7月24日開業,目前營業額超過5萬元了。村民自己生產的這些洋芋片、干筍子、四季豆都能變成錢!”
更讓三義鄉群眾想不到的是,二氧化碳也能賣錢了。
所謂“賣碳”,就是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通過碳匯交易將減排指標出售給有碳排放需求的企業。
一個烤房在烤煙季要消耗3噸標準煤,排放9噸左右二氧化碳,彭水縣共有4000多座烤房,一年可產生3.6萬噸二氧化碳。改用生物質燃料烘烤后,如果把這些減少的碳排放量做成碳匯,出售給有碳排放需求的企業,村民可獲得一筆額外收入。
去年12月,重慶市局(公司)組織人員成立工作專班,積極聯系市、縣環保部門,共同對碳匯交易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進行科學論證。在彭水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今年2月,作為碳交易主體的九黎低碳科技(重慶)有限公司成立。均衡利益分配后確定,煙草公司所有收益全額反哺給煙農,助力鄉村振興。
隨著項目的深入推進,效益不斷顯現。“根據第三方測定,使用生物質燃料后,單座烤房將減少約8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彭水縣4000多座烤房全部完成改造,每年可減少3萬多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通過碳匯交易可產生90萬元的經濟效益。”三義鄉鄉長趙奎榮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產業振興方能鄉村振興。重慶市局(公司)將繼續加大力度,從黨建、教育、產業、科技、就業、消費、捐贈等7個方面對三義鄉進行全面幫扶,依托煙葉產業,加強土地流轉,打造“煙葉+N”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點,讓山鄉群眾腰包更鼓、生活更幸福。
(記者 張在杰/文)
安徽宣城龍興產業綜合體
共筑山水田園夢
山色青黛,林木蓊郁,一望無際的稻田在眼前展開,幾只白鷺偶爾從田間飛過,一派綠意盎然的田園風光……9月1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楊柳鎮新龍村,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如畫的美景離不開產業發展的支撐。近年來,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攜手新龍村和興洋村,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環境、歷史文化等優勢打造龍興產業綜合體,助力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安徽宣城龍興產業綜合體風貌。皖南煙葉公司供圖
“龍興產業綜合體是依托煙草全產業鏈,利用已有基礎設施建立的以煙為主、多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旨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煙葉產區產業振興、村民致富。”皖南煙葉公司總經理程學文介紹說。
在一片稻田中,新龍村煙農吳世宏正忙著將雛鴨趕進田中。“我家的田一半種煙一半種稻,采取這種煙后稻鴨生態種養模式,可實現一田雙收。采用這種模式不僅能提升優質稻的品質,而且來年再種煙葉土地質量更好,病蟲害也更少。”在當地煙農服務中心的規劃指導下,他的種植面積由最初的70畝擴大到155畝,一家人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同樣忙碌的還有天龍湖家庭農場的農場主熊愛民。她辦起了林下土雞養殖農場,新龍村47戶煙農都是農場的社員,煙農的家禽交給農場代銷。8月31日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忙著在短視頻平臺上直播新龍村的美麗環境,展現土雞的生長情況。看到瓜果飄香的農家場景,全國各地網友紛紛下單,一些網友還“私信”聯系熊愛民詢問具體地址等信息,希望來一場鄉村游。
“自從產業綜合體建成后,我們村的居住環境變好了、道路暢通了、基礎設施更完備了。”熊愛民說,現在她又把發展的目光瞄準了鄉村旅游,依靠種植的10畝蓮藕、20畝白茶、190畝毛竹,開起了“天龍湖山莊”農家樂。
在龍興產業綜合體項目的帶動下,新龍村的“顏值”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如今,清澈見底的河流、干凈整潔的村莊、平整寬闊的道路,山清水秀、村美民富,不少外出務工的青年也在鄉村發展的吸引下返鄉創業。眼瞅著村里一天一個樣,當地村民心里美滋滋的。
以煙為主,皖南煙葉公司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煙稻輪作種植模式,并逐步探索出從煙葉到大農業、從種植到養殖、從單一到多元的立體種養模式。
“目前,除‘煙葉+稻’外,皖南煙葉公司還探索‘煙葉+食用菌’‘煙葉+稻+小龍蝦’‘煙葉+果蔬’等多元產業發展方式。利用自身煙葉生產管理和技術服務經驗,我們引導非煙產業逐步向集約化、產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皖南煙葉公司煙農服務中心主任杜軍介紹說。
得益于“煙+N”產業蓬勃發展,如今,在龍興產業綜合體,前來參觀的游客還可以參與鮮果采摘、科普教育、花海觀賞等活動,游客越來越多。
安徽皖南煙葉公司技術人員(右)指導產業工人采摘鐵皮石斛花,采摘后放入電烤房中進行烘干處理,延長保存時間,助力煙農增收。陳洋攝
依托生態條件優越的宣城現代功能農業科創園,皖南煙葉公司系統整合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州煙草研究所、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外部資源,選擇達到二星、三星級標準的職業煙農等共22人作為項目試驗核心農戶,協調長期流轉土地,形成了以煙葉為主導、多種農業元素相結合,集成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產業群。
科技助力,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突出“實用與引領”的定位,皖南煙葉公司搭建項目合作、設備使用、人才培養、成果共享平臺,圍繞“特色彰顯、質量安全、生態維護、現代裝備、‘互聯網+’、精益管理”等六大重點研究領域,與科研院所及入園工業企業聯合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研究,積極構建新興產業體系,帶動當地農業種植產業結構調整,助力建設美麗、富裕的生態鄉村。
秋風習習,龍興產業綜合體內的村民們也越發忙碌起來。忙碌的他們有著收獲的喜悅,更有著對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記者 李培 特約通訊員 張萍/文)
四川德陽
“泉潤茄鄉”優質雪茄現代農業產業園
三產融合潤“茄”鄉
當前,位于四川德陽什邡市南泉鎮金桂村的“泉潤茄鄉”優質雪茄現代農業產業園正迎來收獲季節,晾曬房中的雪茄煙葉黃綠相間,整齊排列,遠遠望去很是好看。
四川德陽“泉潤茄鄉”優質雪茄現代農業產業園晾曬雪茄煙葉的景象。德陽市局供圖
“我種了30多年煙葉了,以前種煙多靠老經驗、土辦法,現在有煙技員專門指導,煙葉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升。今年,煙草公司又把我定為新品種‘中雪一號’的示范推廣煙農,30畝煙葉能掙9萬多元。煙葉采摘之后,我打算再種大豆,還能有幾萬元的收入。”聊起種煙,金桂村58歲的煙農鄒學卿滔滔不絕。
“泉潤茄鄉”雪茄產業園2020年正式啟用,該項目由什邡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德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做好技術指導工作。園區重點發展以雪茄煙葉產業為主的特色優勢產業,按照“生產+加工+科技”的發展要求,推動雪茄煙葉形成種植規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的發展格局。
以村集體和專業合作社為主體進行土地集中流轉,大力推動道路硬化、水渠修建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園區配套育苗調制綜合用房、煙葉晾曬棚等……“泉潤茄鄉”雪茄產業園正在努力推進煙葉產業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積極打造高標準煙田。同時,在南泉鎮政府的統籌規劃下,“泉潤茄鄉”雪茄產業園今年將實施“煙豆輪作”,在提升煙農種煙收入的同時恢復地力,改善土壤品質。
“園區建設兩年來我們村變化很大,建設了道路、溝渠、晾曬棚等等,變得非常漂亮。煙農種植雪茄煙葉,不種煙的村民到園區打工,平均每戶每年可增收上萬元,老百姓都很滿意。”金桂村黨支部書記王爾明介紹說。
四川德陽市局(公司)煙技員指導煙農開展雪茄煙葉晾曬調制工作場景。廖瑯攝
當前,“泉潤茄鄉”雪茄產業園實現了2600畝煙田連片生產。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德陽市局(公司)重點發展以煙葉產業為主的特色優勢產業,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基礎,突出綠色發展,逐步完善產業鏈條,帶動農民增收,以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為了培育種煙主體,提升煙葉種植水平,德陽市局(公司)定期舉辦職業煙農雪茄種植技能培訓班,開發了雪茄煙葉生產知識培訓課程,印制重點技術宣傳冊,制作雪茄種植教學短視頻,著力打造一批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職業化煙農隊伍。
為了推進規模化種植,降低煙農勞動強度,2021年3月,什邡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成立了全省第一家雪茄服務型專業合作社——什邡市惠農雪茄煙草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煙農提供專業化服務。
“目前,我們合作社已有101名社員,主要是開展農機服務、土地流轉、專業散收等工作,專業化服務進一步提升了雪茄煙葉的均質化水平,也幫助煙農降低了人工成本。”什邡市惠農雪茄煙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開春說,“下一步,我們將引進更多專業化設施設備,發揮合作社優勢,逐步實現煙農增收、合作社贏利、企業產品質量提升的多贏局面。”
在促進雪茄煙葉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的同時,“泉潤茄鄉”雪茄產業園正在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前來觀光打卡。“發展旅游相關產業促進了地方農產品、旅游紀念品的銷售,助推了三產融合。”王爾明介紹說。
實現雪茄產業蓬勃發展,思路很關鍵。“去年,德陽煙農戶均種煙面積18畝,畝產值約5600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發展優質、高效、特色雪茄煙葉產業為方向,努力走出一條集特色雪茄基地、特色雪茄文化、特色雪茄文旅于一體的融合發展之路,努力打造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現代煙草農業發展典范。”德陽市局(公司)局長、經理蒲適說。
(記者 馮俊霞 通訊員 楊炯/文)
評論
和諧共生 村美民富
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的發展重點,田園綜合體建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實踐,已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圍繞田園綜合體模式打造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充分發揮田園綜合體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的突出優勢,折射出煙區新產業、新業態和諧共生、加速發展的新步伐。
田園綜合體模式是指依托煙區農業資源,集煙葉生產、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和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綜合發展模式。綜合體通過充分挖掘煙區特色資源潛力,打造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焦、多業態聯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將煙草農業現代化與煙區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同時,依托大型農企、文旅企業,通過發展智慧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促使煙區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一盤棋”的發展模式,全面盤活了煙區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農業產業資源,將原本單一的產業鏈拉長,“種、銷、游、娛”一體化發展,讓“收一季”變為“季季收”,賦予了煙區“自主造血”的功能。通過發展采摘觀光、農事體驗等休閑農業產業,對接產與銷、聯通城與鄉,暢通了農產品的銷路,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徑;通過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興建觀光體驗基地,在有效改善煙區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為煙區發展引才引智,為煙區振興夯實了基礎。
面對迥異的經濟社會背景與自然稟賦,關鍵是要打好“差異牌”,在精細挖掘地方特色的基礎之上做好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有序發展,打造出能夠真正體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品牌響的鄉村田園綜合體,持續拓展鄉村振興的新空間,唱響多業共生的田園新牧歌。
(記者 臧運卓/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