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7月,兒子大學畢業后受聘于金陵石化公司。我從湖南老家送他去南京報到時,一下子就被“六朝古都”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現代都市文明所迷住。
愛屋及烏,有著近30年煙齡的我,在一家店里將一溜擺放著的6種規格的“南京”煙一樣買了一包。我將它們全部拆開,每包品吸一支,感覺6種規格各有特色。它們的包裝設計,不管以哪種顏色為底色,全都突出跟古南京有關的圖案,展示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這些煙中,我對特醇“南京”情有獨鐘:包裝設計喜慶吉祥,吸味不錯,而且價位符合我的消費水平。因此,離開南京時,我特地買了五條帶回家。
在家鄉,每逢遇到親朋好友,我便掏出特醇“南京”來請大家品吸。一個月后,五條煙眼看就要吸完。這時,兒子送來了“及時雨”:他用剛發的工資買了四條特醇“南京”,分兩次寄了回來。我高興地給兒子打電話,夸他孝順。
可是后來,看到包裹單上的加急郵寄費用,我的高興勁兒很快就消失了。再給兒子打電話時,我告訴他以后我自己從當地買煙,讓他不要再往家里寄了。但兒子仍時不時地給我寄煙回來,每次都是兩條。
今年春節,兒子給我買回五條特醇“南京”、一條“南京”(硬珍品)。
欣賞著“南京”(硬珍品)的包裝,惦記著南京和身在南京的兒子,這輩子怕是總會思念“南京”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