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一大早49歲的四川涼山州德昌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麻栗煙點煙技員張在林,騎著摩托車來到麻栗鄉民主村標準化集中育苗點,他一邊與正在剪葉的育苗戶邱明勇打招呼,一邊習慣性地在育苗棚門前腳踩石灰坑、手洗消毒液,用毛巾檫手后走入一個個育苗棚,詳細地查看煙苗的長勢、認真的檢查育苗池的水深、仔細地觀察、記錄苗棚內棚溫、盤溫、水溫情況。
走出育苗棚,張在林和育苗戶邱明勇攀談起來:“老邱,這批苗子很快就要發給煙農移栽了,今年你的育苗任務也要光榮結束了。但在管理上還是馬虎不得哦。麻栗這個地方早晚溫差大,早上和晚上氣溫有點低,要做好保溫工作,風大時要把苗棚門關上,中午天氣熱了,要注意給苗棚通風,千萬別把苗子燒壞了。水的深度也要掌握好,水少了要適當添加一些”。邱明勇笑著說:“老張師,這些技術措施幾年來你都叮囑上百遍了,我早就爛熟于心了,只要有你在這里做技術指導,我放一百個心,這么好的苗子,完全符合你們煙草公司培育合格、健壯煙苗的標準,不用說,今年從我的苗棚里拿出去栽的烤煙肯定又是大豐收”。
?
張在林認真檢查育苗池的水深
麻栗鄉民主村育苗點有標準化育苗中棚50個,育苗6400盤,為該村80戶村民提供移栽煙苗面積900畝。育苗品種為“云煙85”、“云煙87”。今年,民主村的煙苗在張在林的精心指導管護下,依然長勢健壯,大小均勻一致,達到了壯苗移栽的標準。目前,育苗戶正在進行第三次剪葉操作。據張在林介紹,該批煙苗預計4月10日后開始下田移栽。
從邱明勇的育苗棚出來,張在林又趕到民主村1社作技術指導。這幾天,煙農們正在忙著給煙地起壟、提埂,準備大田移栽。看見張在林,煙農們都熱情地跟他打招呼,有說有笑,不僅談技術上的事,也拉拉家常,通過這幾年的相處,他和當地的煙農彼此之間太熟悉了。走到種煙大戶胡正榮的煙地邊,看見胡正榮一家雇了幾個人幫忙,正在忙著起壟、提埂,張在林走到地頭,拿起鋤頭也跟著干起來,邊干邊給大家從起壟的高度、寬度標準方面作講解示范。胡正榮去年承包48畝土地種煙。據胡正榮說,這是他平生當煙農以來第一次種這么多煙,煙葉種植合同倒是簽下了,但心也跟著懸了起來。種這么多煙關鍵是技術要得當,如果種不好,一家人的生計咋辦?帶著這些疑問,胡正榮找到張在林求助。張在林拉著胡正榮的手說:“兄弟,只要你相信我,技術方面的事包在我身上,你只管大膽的干”。這句話就是強心針。在張在林的鼓勵下,胡正榮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從堆肥、預整地、測土配方施肥、移栽、田管、成熟采收、烘烤、分級扎把,一系列煙葉生產環節,胡正榮都按照張在林的建議,落實標準化種植要求,大力使用機械操作,有效做好各項生產實用技術。張在林除了做好其他煙農的指導工作外,都要蹲守在胡正榮的煙田里、烤房里。發生病蟲害了,張在林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和胡正榮一起查看病情、對癥下藥;天降大雨了,張在林焦躁不安,和胡正榮冒雨踏著泥漿,仔細查看煙田防澇情況;煙葉出炕了,擔心分級人員疏忽大意影響純度,張在林一直守著分級扎把,直到金燦燦的煙葉預檢合格,開具售煙通知單,張在林才松了一口氣。當年胡正榮的48畝煙田長勢清秀喜人,收益明顯,售煙11150.5公斤,收入17.2萬元,畝收入達3581元。豐收的喜悅讓胡正榮一家笑得合不攏嘴,對張在林的指導幫助表示由衷的感謝。
張在林,會東縣嘎吉人,現從事煙葉生產技術指導工作已20余年。2005年由全州煙草系統一招考煙技員,進入煙草行業,被分配到德昌縣煙草公司一干就是8年。多年來一直負責麻栗鄉民主村10個社81戶煙農的煙葉生產技術指導工作。張在林沒有什么豪言壯語,給人的感覺就是普通、平凡、憨厚,時常一口地道的會東口音。但張在林有執著的信念,他說:“作為一名基層煙草員工,平時我做的是服務老百姓的工作,雖然自己微不足道,但我代表了煙草公司的形象,做人、做事要憑著良心,不能給公司抹黑”。這些年來張在林總是不辭勞苦的為煙農服務,深受煙農們的喜愛和好評。
據涼山煙草的一位干部說:近年來,烤煙生產已成為涼山州域經濟財政增收垮不得,企業增效少不得,煙農致富離不得的一大支柱產業。煙草產業直接牽涉到煙農的利益問題。想煙農所想,憂煙農所憂一直是基層煙技員隊伍的工作責任。煙技員不僅是煙葉生產的組織員,煙葉收購的管理員,指導培訓的教練員,技術服務的輔導員,物資供應的后勤員,還要爭當幫助煙農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的“活雷鋒”。
在我們煙技員隊伍中像張在林這樣的同志還很多……他們都在服務煙葉生產工作的一線,默默的、兢兢業業的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和義務,為煙草產業的蓬勃發展,辛勤耕耘,貢獻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