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德旺給煙葉打頂
四月的順昌縣仁壽鎮,陰雨綿綿,春的寒意被裹在清風里久久不能散去。但有一個忙碌的身影卻早早地出現在了煙田里,視線移近,你會發現這是一張摻雜著雨水、泥土和汗水的臉,他就是順昌縣仁壽村遠近聞名的“80后”煙農林德旺。
新生代煙農要過“技術坎”
去年,林德旺種植了32畝煙,經過辛勤勞作,純收入5萬元。他用這筆錢給家里購置了彩電、冰箱及許多生活用品。林德旺憨笑著說:“咱好好種煙,沒過多久也要蓋起小洋樓。”
1984年出生的林德旺種煙時間可不短。“我種煙6年啦,也算是‘老’煙農了,哈哈……”林德旺得意地說。就在今年,他將種煙規模增加到了56畝,預計可收入13萬元。
能夠成為村里的種煙能手,與他不斷學習種煙新科技密不可分。
一提到林德旺,煙技員們就贊賞不已,因為他那股鉆研的勁是很多人所沒有的。“這些年能獲得這么好的收益,主要是他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強,而且懂得經營管理。”煙技員龔紹生說。隨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步伐的加快,種煙環節的很多新技術和過去相比都有了較大變化,煙農若想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就要掌握精湛的種植技術,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就很難為自己的科學種煙道路打開一扇門。
如何精準掌握土壤溫度、濕度和營養成分的比例,如何科學澆灌、施用提苗肥和追肥、處理早花煙株、揭膜培土、中耕除草,如何處理好煙葉失水、變黃、干燥之間的關系等,是一道道擋在老煙農面前的坎,但是林德旺卻不怕困難,因為他樂于求知。林德旺說,“煙草公司經常會給我送來技術資料,還會定期發煙葉種植指導的短信,我都會反復看個遍,然后對照著進行操作實踐。不懂就向煙技員請教唄。”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林德旺不但自己很快掌握了技術要領,還幫著附近的煙農解決遇到的難題,以新生代煙農的身份一次次戰勝了擋在他面前的“技術坎”。
種瓜種果不如種煙致富
古人說: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如果說好學好問給了林德旺不斷向上的力量,那么勤勞就是林德旺致富的基石。林德旺曾經種過蘆柑,但虧了,種西瓜,只能保本。之后他改了方向,種起煙來,到如今已堅持了6年。林德旺認為,種煙是惠農產業,有國家政策的扶持,收入穩定、有保證。
面對變革的時代大潮,傳統煙農轉型成為職業煙農是必然趨勢。作為“80后”,林德旺意識到,只有不斷地創新才可以在這個時代立足。所以他把新思想、新觀念帶進了自己的種煙事業——創新種植,創新經營,創新管理。林德旺自己組建了煙葉專業服務隊,還制定了一套員工工作的方法,只要工作時間去他的煙田,都會看到他和員工們其樂融融地忙碌的場景。
種煙對于林德旺來說,不僅可獲得收入,更是親情的維系。林德旺的小女兒在鎮上讀幼兒園,平日,從煙田里忙完,他都要按時去接送女兒。在他的印象里,外出打工,離家遠,工資不一定高;出門做生意大起大落,沒個安定,而種煙給他的并不只是物質上的穩定,更是一種無價的家庭氛圍。
馳騁在現代煙草建設的宏圖中,“80后”新生代煙農們不再重復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單一勞作,他們以創新的思維定位著自己的未來。這不,煙葉采收烘烤季節快到了,林德旺已經為收煙備好了物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