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書,總能看到各類煙段落。馬克·吐溫自嘲說戒煙極易,他都戒百多次了。余華《朋友》結尾里說利群飛馬西湖之類的牌子,有浙江朋友說確實是浙江的鎮地之寶。朱自清說煙就是個玩意兒,跟嚼橄欖差不多,要個勁兒。然后就是古龍小說里天機棍孫老頭兒的旱煙、福爾摩斯的煙斗、村上春樹不斷出現的“把煙碾死”(林少華的譯本)。大概第一次對煙草有一點兒感覺,是《基度山伯爵》里,基度山神神道道哄阿爾貝抽土耳其煙喝咖啡,聽海蒂講那過去的故事。那段氛圍極出色,煙霧繚繞光影離合。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子球》里有過句,大概意思是陽光下抽煙有種靈魂出竅漂浮而出的意思。
后來交結的抽煙朋友一多,切身感受就多一點了。有的朋友煙不離手,就跟我經常巧克力上癮停不下來;也有的情緒到了時候來一支,帶點自省意味琢磨什么的吐煙。各有所好。有朋友跟我仔細聊過這茬,大概意思:年輕人抽上煙,各有原因。有些純有點《十八歲出門遠行》的感覺,覺得抽了支就算長大了;有些是為了融入周圍那種“我們不是孩子了,是成年人”的氛圍;有些,像《駱駝祥子》里所謂,純粹為耍個飄。
就是說,煙在形成身體依賴之前(其實身體依賴煙的人并不多),經常就是個很符號的東西。所以還是朱自清概括得精當:沒它也就那樣,但有了它就多點意味,可以咂摸一下。
有些煙的牌子是通過女孩子知道的,比如某個女孩子抽綠裝壽百年,枝很細,她抽來很美,抽完后嘴唇有薄荷香味,很微妙的性感。整個房間都有種清澈但確實存在的感覺,像去到了遠方。幾年后再見,她戒掉了煙和酒(她喝威士忌),改喝普洱茶。跟她談起這事,大概意思,煙和酒代表一個階段吧。
我認識的抽煙女孩子不少,有癮的不多。她們抽煙,大多數和情緒有關。人自有感情糾連一時找不到合適表達方式的時節,怔怔坐著一支煙,許就吐出去了。每個女孩兒再怎么好強霸道,最后都會有某個時節怔怔坐著右手托腮,都忘了煙還在燒的那么一小會兒溫柔似水都不設防的時光。
談及煙癮,其實許多人愛反復做一件事,跟記憶有關。有人愛聽某首歌,也許是因為喜歡初聽那首歌時自己的心情;有人愛反復抽一種煙,也許是因為以前喜歡過抽那種煙的人。看某本書時的心情、喝某種飲料時身旁有什么人、曾經和誰一起噼里啪啦的剝過花生。許多時候,與其說是對于做某種事上癮,不如說是對某種事所處的場景、聲光、氣味、心情上癮。
許美靜《你抽的煙》那首歌不提了。辛曉琪《味道》里唱“你手指淡淡煙草味道”,我現在略微懂了點。《六人行》里第三季第一集,MONICA剛和RICHARD分手,也是每天聞他的雪茄聞之不已。大概是這樣的:
煙本身是個讓人放松的東西。而放松下來,情感就容易波動幻漫。你抽一支煙,聞到那種味道,然后你擁有過的最好的心情(閑適、歡樂、戀愛中)都會寄存在這種味道里。煙和酒和茶甚至男歡女愛都一樣,并不一定是每一口每一次都完美無瑕,所以就會讓人想反復,于是一直這樣下去。年初二下午我忙完一撥親戚后躲到窗口,曬冬天的太陽,抽完一支帕特加,半暈呼呼里就覺得自己要融化在陽光和被陽光照亮的煙里了,而許多事就這么浮在云上。這種感覺難以言喻,只有下次再抽一支才能完全勾回來。所以還是那句話:每個人的癮都可以說成一串漫長的苦甜交加的故事,許多人自承無趣的癮故事,追溯到最后總關乎夢或者愛或者一些純粹時光的美好事物。所以每個人都有戒不掉的某一種煙或某一種事或某一個人,總是如此。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