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平時放學回來,與一個大院里的小朋友玩煙盒,玩法有很多種,煙盒是爸爸抽完煙給的,有時其他叔叔抽完,父親將煙盒給我們帶回來,或者結伴到垃圾里去撿。那時的香煙沒有現在這么豐富多彩,我記得,最常撿到是“飛馬”、“大前門”、“菊花”、“黃金葉”、“光榮”、“恒大”、“牡丹”、“長城”、“中華”也就這么多,“中華”算是“盒王”,它能頂其它煙盒十幾張,一般是舍不得拿出來玩的,作為珍品收藏起來,偶爾拿出來向伙伴們顯擺一下。此時的香煙,對孩子而言,希望能有更多的煙盒玩,對大人而言,實屬嗜好,香煙的存在極其簡單而純粹。
到了上個世紀七十代初,我們隨父親從北京的總部來到了湖北的房縣,父親改抽“游泳”、“紅光”,有時戰友們出差零零散散地帶回來幾盒“恒大”、“大前門”、“牡丹”之類的,每次沒煙了,都是我到軍人服務社給父親買,好像“游泳”兩毛來錢,“紅光”三毛多。來到這里,同學基本都是當地農村的,節假日里,部隊里的孩子跟著他們到村里玩,久而久之我發現,這里的男人都用煙袋鍋子抽煙,而且不分彼此,他抽完了,另外一個要過來,將煙袋鍋子塞進荷包里裝滿煙葉,還用手指按瓷實,一邊點一邊叭嗒叭嗒地抽著,抽完了在鞋底上磕一磕,遞給主人,主人接過來往腰間一別,動作嫻熟自然,很愜意,很享受,很溫馨。
據同學講,這些旱煙都是自己家自留地種的,成熟后,將煙葉掛在家里陰干,不僅自己抽,走親訪友時,作為禮品帶一些。
時代的變遷,香煙不在是個人嗜好那么純粹,成為人們初次見面搭話的橋梁,求人辦事,先遞上一根煙,這個話就極有可能說得很順暢,即便不抽煙的人,出門辦事也要隨身裝上一盒煙,否則,真的不知如何與人搭上訕。在很多辦事部門的辦事人員的桌子上,各種名目的香煙放了一小堆,人們對此已見怪不怪,真要怪的話,只能怪自己不識相,不懂規矩,可見煙的寓意是多么的深刻。
“混得好的抽中華,混得不行哈德門,自己不行不要怨社會。”這是我們鄰居的小姑娘常念叨的順口溜。
香煙已成為身份、價值、權力的象征。香煙又極易暴露身份,成為查處腐敗的線索,有一官員就因95至尊而東窗事發,身陷囹圄,成為階下囚。
香煙因人的嗜好經久不衰,人們又因所需挖掘其嗜好以外的價值,將其演繹到極至,將會更加精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