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煙田是卷煙的“第一車間”,對于焦油量不高于6毫克/支的低焦油卷煙而言,要想在進一步降低焦油量的同時保持香氣飽滿,不僅工業企業要提升相關技術研發能力,優質適用的煙葉原料也至關重要。如何通過改善煙葉品質實現降焦增香,記者為此專訪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顧華國,從原料角度對此進行解析。
首先,顧院長肯定了“從煙葉培育入手實現卷煙降焦增香”這一觀點:“煙葉本身并不含有焦油,焦油是在煙葉燃燒過程中,由于其含糖類物質如糖分、淀粉、蛋白質燃燒不充分而形成的。因此,如果某種煙葉本身香氣量足、含糖量較低、制成卷煙后燃燒相對充分,那么其最終產生的焦油量就會較低而香氣依舊飽滿,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培育出這種煙葉。”
要想培育出這種煙葉,對于煙草農業科學技術工作者來講,是一項系統工程,“品種選育、田間管理、后期烘烤,三個環節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進。品種的選育和改良,是培育‘低焦高香’煙葉難度最大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顧院長介紹說,“目前我們通過國家局有關部門審定,已經推廣栽種三年的改良品種為云煙97和云煙99,這兩個都是我們的自有品種,香氣值高,煙堿適中,配伍性好,紅云紅河集團、紅塔集團、上海煙草集團均已使用這兩種煙葉。此外,云煙110和美國引進品種NC71目前也在改良試種階段。”
在顧院長看來,最為有效的品種改良方法是一種被稱為“定向育種”的生物基因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國家局一直致力于研究煙草基因組,目的就是從基因角度改良煙草品種。定向育種不同于轉基因技術,是一種更為高級的前沿技術。”顧院長對“定向育種”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在我們的煙草品種園中,有幾千個品種,有的品種香氣很足但是產量很低,有的品種產量高但是不抗病、有的品種易烘烤、有的品種用肥量低……我們把這些品種優秀的特性稱為‘功能基因’,通過煙草基因組的研究,我們就能夠找出這些功能基因并將他們‘集成’在一個品種上,最終形成一種優質、安全、高香、低害的‘超級煙草’”。目前,這項工作正在積極有序地進行中。
有了好的煙葉品種,栽培過程中的田間管理和農藝措施也很重要。顧院長告訴記者,煙葉的成熟度會影響煙葉中糖分含量和致香物質的形成,在同等條件下,延長煙葉的田間生長期,會使煙葉中的糖分含量降低,香氣更飽滿。同時,煙葉的燃燒性與其中鉀元素的含量有關,科學合理增施鉀肥和一些有機肥,既能夠提升煙葉中鉀元素的含量,也能夠促進煙葉中致香物質的形成。“在這方面,云南省公司已經下發了對煙農施用鉀肥的補貼,使煙葉在大田期能夠更好地生長。”
煙葉成熟后的烘烤環節對于煙葉香氣能否充分形成、糖分能否充分轉化可說是“一錘定音”。為了最大程度發揮烘烤環節對煙葉品質和香氣的調制作用,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可謂煞費苦心,由技術員崔國明研發的“提質增香烘烤工藝技術”,就是在烘烤階段通過對烘烤溫度、濕度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控,使煙葉中的化學成分充分轉化;并在烘烤后期增加一個“凋萎期”,使煙葉中的糖分與形成焦油的有關物質降低,致香物質充分集結,從而起到降焦增香的作用。目前,這一烘烤技術已經獲得國家局領導和工業企業的充分認可,正在積極地推廣試用中。
卷煙的減害降焦是一項系統工程,農業作為提供原料的上游環節至關重要,相信通過煙草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將會為工業企業提供更多低焦高香的優質煙葉,為形成低焦高香優質卷煙產品打下良好基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