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成長的過程往往是身后深深淺淺足痕的延伸,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日常點點滴滴付出的累積。
---2012年9月?題記
歲月之河在悄無聲息中流過,不知不覺間,在煙草行業工作生活已經17個年頭了。眸然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好像一切都剛剛發生。然而,逝去的日子已經永遠定格為記憶深處的一幅幅畫面了。
“滴水見陽光,窺斑知全豹。”
17年,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疑是短暫之一瞬,但無論是對于而立之年的中國煙草來說,還是對于已經走過30多個人生春秋的自身來說,也算是一段比較長的經歷和比較難忘的歲月了。因為這17年,人生的酸甜苦辣與成敗得失已經與煙草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融為一體了,它記錄了自身成長過程中的深淺足痕;因為這17年,自己耳聞目睹、親身感受到了煙草行業所發生的點滴進步與悄然巨變,它見證了行業輝煌背后的緣由---始終不渝地對“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價值觀的堅守與踐行。
1998:難忘那段激情如火的打假歲月
懷揣著美好的希望與如火的激情,1995年8月份,我告別了十多年寒窗苦讀的校園,步入社會,分配到河南省夏邑縣煙草局工作,就此成為了50萬煙草大軍中的一分子。作為一名基層人員,雖然平時主要是在辦公室從事文字工作,但基層單位的性質與特點決定了自己的工作不分分內分外與科室類別,只要工作需要,隨時都要參與進去并隨叫隨到。因為剛剛步入社會的新奇,因為胸懷著青春年少的熱情,因為夢想著成就事業的愿望,自己猶如一只上足了發條的鬧鐘,不分晝夜、豪情滿懷、不知疲倦地投入了到繁瑣繁忙的工作中去,不問結果,只知耕耘。
要說上世紀90年代那段歲月留給自己的最深記憶和印象,無疑是1998年間親身參與打假的那些時日。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位于我縣南部少數鄉鎮的村民利欲熏心,鋌而走險,利用我縣位于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優勢,把制售假煙作為脫貧致富的手段,規模不斷擴大,參與人員日益增多,制假水平越來越高,逐漸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違法群體,制假活動造成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擾亂了正常的卷煙流通秩序,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我縣因此多年被列為國家級、省級卷煙制假“重災區”。
1998年7月16日和12月29日,由商丘市、夏邑縣政府牽頭,煙草、公安、工商、技術監督等執法部門數百人參與,組織開展了二次規模較大的打假行動,但因為事先走漏了風聲,制假人員、設備提前轉移,導致打假行動無功而返、制假分子逍遙法外。
作為多次參與打假行動的一名從事單位新聞宣傳和文字工作的煙草員工,眼看著制假活動得不到有效打擊,國家稅收大量流失,制假分子得不到嚴懲,消費者利益得不到保護,自己義憤填膺,在反復思索著如何促使打假行動取得切實成效呢?冥思苦想之際,我決定嘗試通過新聞輿論監督的方式來促使地方政府真正采取有效行動,使制假行為得到根本遏制。于是,自己根據多次參加打假行動的所見所聞,一氣呵成,連夜寫了一篇“打假還是假打”的見聞錄,悄悄寄給了《人民日報》、《河南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
對這樣的批評稿件新聞媒體能否刊出,本來并沒有報多大希望。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篇稿子竟然在1999年2月4日的《人民日報》社會調查欄目中以“查查誰泄了密”為題進行了刊發。編輯考慮到稿子刊出后可能會對作者本人有負面影響,于是隱去了我的真名,以一個“穆之”的筆名署名。
見到這篇稿子時頗具有戲劇性和偶然性。因為當時我作為縣政府聯合打假組煙草局一方的成員之一,正進駐在馬頭鎮白廟村督促打假。一天下午,在該村村會計家中隨意翻看人民日報時,才偶然看到自己的稿子刊登了出來。看到稿子的那一瞬間,我有些不相信,直到看完全文,才確定是自己的文章見報了。當時的那個激動和興奮勁難以言表,雖然其中還隱隱摻雜著一絲無形的不安與害怕。考慮到文章見報后,地方政府會有反應,于是連夜趕回單位,向單位主要領導進行了匯報,得到了領導的理解、肯定與支持。
果不出所料,稿子見報的第二天,縣委宣傳部門有關人員就把電話打到了單位,詢問有沒有叫穆之的職工。由于我事先向單位領導進行了匯報,又加上用的是筆名,最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在此后的一段時間內,縣政府對制售假煙違法活動動了真格,采取了一系列綜合治理與打假舉措,最終使馬頭鎮白廟村等地的制售假煙違法活動“煙消云散”,得以根治。
據此,我又寫了篇“夏邑縣加大打假力度,制售假煙活動得到遏制”的稿子寄給了人民日報,不久,人民日報作為后續報道,進行了刊出。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激情如火的打假歲月,依然記憶深刻,依然為之激動與自豪,因為我曾經以自己的智慧與力量為維護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作出了一份應有的貢獻,雖然其間經歷過許多艱辛與挫折,付出過很多心血與汗水。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再有這樣的需要,我依然會挺身而出、無怨無悔。
2008年:無言大愛彰顯責任煙草情懷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特大地震猝然襲來。瞬時,大地顫抖,山河嗚咽,人們垂淚,6.9萬多條鮮活生命逝去,37萬多人受傷, 1.7萬多人失蹤。
特大地震災害同樣給煙草行業造成嚴重損失,受災單位主要涉及四川、甘肅、陜西等省。四川省局(公司)所屬的9個市州局(公司)及49個縣局(營銷部)受災嚴重,廣元市烤房損毀1萬余座;一大批辦公經營設施、職工住房嚴重損壞;有19名職工不幸遇難或失蹤。四川境內5家卷煙生產企業中有3家生產經營設施和職工住房嚴重受損。陜西漢中、甘肅隴南等地區煙草工商企業也遭受嚴重損失。
天災無情,煙草有愛。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上至國家局領導,下至基層普通員工,行業50萬職工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立刻行動起來,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奉獻愛心,支持關心著災區人民,用自身的真情行動和無價愛心,詮釋著“兩上至上”的深刻內涵,彰顯著責任煙草、誠信煙草、和諧煙草的摯熱情懷,踐行著講責任、講誠信、講效率、講奉獻的行為準則。全行業累計向災區捐款12.49億元,其中職工個人捐款6786萬元,交納“特殊黨費”4455萬元。行業受災單位在大災面前臨危不懼、迎難而上,在當地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各級領導干部深入災區第一線,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奮勇搶救國家財產,妥善安置受災職工,積極做好災后恢復生產工作,抓緊進行災后重建規劃,最大限度減少地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災區,只是多年來煙草行業牢記責任、履行使命、回報社會、服務民眾、奉獻愛心、扶貧濟困眾多行動的一個縮影與折射。
從“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情暖莘莘學子,到“紅云園丁獎、紅河助學金、紅云圖書室”愛灑校園師生;從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推進京津周邊地區風沙源治理而在青海三江源、湖北三峽、河北涿鹿等地區建設生態林,到加入“綠色公民行動”計劃,設立“金葉生態基金”,在西部重點省份營造“中國煙草碳匯森林”和加盟“中國十億綠樹森林、綠色公民行動計劃”; 從投資總額3.4億元的煙區水源工程項目--中國煙草云南祥云水源工程啟閘蓄水,到為眾多經營困難的卷煙零售客戶免費提供柜臺、進行愛心幫扶 ---
在“九八抗洪”的大堤上,在抗擊“非典”的日子里,在舟曲泥石流的廢墟旁,在遭受特旱、冰雹等特大自然災害的煙田邊---處處都可看到煙草人的忙碌的身影與奔波的足跡,用自己的真情真心、不求回報、無怨無悔的行為與行動,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與熱,自覺堅守著潛心做事、低調做人的行業行為信條,塑造著煙草人負責任、有愛心的社會形象。
涓涓涓細流匯成大海,無數愛心鑄成大愛。
一部中國煙草三十年的發展史,無疑也是一部煙草人奉獻國家、回報社會、服務人民的愛心播種史。煙草人以自己的默默奉獻與無私情懷,彰顯著責任煙草的社會形象,為構建和諧社會迸發一份光和熱。
2010年:改革潮涌逐浪高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尤其要把“卷煙上水平”作為行業工作的基本方針和戰略任務。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推進“卷煙上水平”,是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是促進煙草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所在,也是提高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必然選擇。”
在2010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上,國家局姜成康局長那一番鏗鏘有力的話語,猶如一聲動員令,拉開了行業新一輪推進發展的改革大幕。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緊緊圍繞“卷煙上水平”這一基本方針和戰略任務,行業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確保改革取得成效的細化與保障舉措。“卷煙上水平”總體規劃的編制出臺和全面實施,“532”“461”知名品牌發展目標的提出,持續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工作思路的確立,“1+5”工作目標任務的明確,“講責任、講奉獻、講紀律”與“踐行‘兩個至上’、做到‘三個始終’、樹立‘五種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相繼開展,確保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的實現,標志著行業改革發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效。
改革是推進行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不竭動力與源頭活水。
從各級煙草機構的組建和煙草企業上劃任務的完成,到順應煙草特點,建立產供銷、人財物、內外貿一條龍管理的專賣專營體制的確立;從《煙草專賣條例》的制定,到《煙草專賣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實施;從引進設備技術,大抓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到人才興業戰略的推進;從“關、停、并、轉”300多家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的小煙廠,到整頓規范卷煙批發零售市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