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井大鹽商余述懷經(jīng)商有道,從一個經(jīng)營山貨、醬園鋪的學徒發(fā)展到擁有十六口鹽井和一百多口火圈灶的大鹽商。他為了擴大經(jīng)商范圍,涉足煤礦、煤棧、灰廠、木廠、釀造廠和鹽業(yè)運輸?shù)刃袠I(yè),還準備壟斷貢井糧食生意市場。
話說貢井有個官僚叫張伯卿,他追隨軍閥,先后在賴新輝、吳佩孚、劉湘等手下任職。當時軍閥們?yōu)闋帄Z地盤,連年混戰(zhàn),四川統(tǒng)領猶如走馬燈一樣。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張伯卿是個絕頂聰明的人,當然深韻此道,所以他尋思隱出軍界,回鄉(xiāng)辦實業(yè)。
1929年6月,張伯卿母親病逝,張借此機會卸職回鄉(xiāng)丁憂(守孝)。張伯卿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利用搜刮來的錢財和在官場混跡多年的社會關(guān)系,步入工商界,創(chuàng)辦“鴻邁實業(yè)公司”總機構(gòu),開辦灶、號場鹽業(yè)生產(chǎn)及鹽運企業(yè)和開辦“廣濟火柴廠”,很快成為貢井商界后起之秀。他聽說余述懷要壟斷貢井地區(qū)的糧食生意,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本身就嫉妒余述懷的富有,心想余述懷算啥子東西,只是一個土老肥而已,敢有此狂想,難道我的米店他也要并吞嗎?張伯卿越想越氣。
為了證實此話,他特約余述懷到貢井昌大茶館喝茶聊天。在擺談中,故意問及貢井米市一事,果然余述懷有壟斷之意。張伯卿這回真生氣了,舉起手中的煙棒(長煙桿)在余述懷頭上敲了一下。余述懷在貢井地區(qū)本是有頭有面的人物,大家都尊稱他為“余二公”。在眾目睽睽之下受此羞辱,這還了得。但礙于張伯卿有權(quán)有勢,心存顧忌不便發(fā)作,只是鐵青著臉狠狠地瞪了張一眼,拂袖而去。世面上很快傳開了“余二公挨煙棒”的談料。
沒過幾天,從重慶方面來了幾個全副武裝的憲兵,無緣無故地把余述懷抓走了。余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分析可能是張伯卿所為。余述懷的兒子余遠欽只好親自登門求情,好話說盡,可是張伯卿佯裝不知此事。余遠欽又查訪到胡鐵華與張伯卿的關(guān)系很好,想通過第三者來撮合此事。于是又親自去拜訪胡鐵華。由于胡鐵華與余述懷的關(guān)系也很密切,很爽快地答應幫忙。其實張伯卿也只是想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的余述懷,免得他和自已搶生意。既然胡鐵華親自出馬,也就來個順水人情,說看在老兄面下,自己可以跑一趟重慶試一試。
很快,余述懷便被放了回來,余述懷心知肚明,這次吃了一個啞巴虧,只因為自己有錢無勢。
抗日戰(zhàn)爭期間,1943年馮玉祥將軍到自貢來倡導節(jié)約獻金抗日救國運動,余述懷一下子捐款1000萬元(法幣),創(chuàng)全國個人捐款第一。四川省省長張群發(fā)來賀電,稱“余紳忠義奮發(fā),慷慨輸將,實屬難能可貴”。馮玉祥將軍獎勵余述懷一柄鑄有“今日玄高”的鐵如意,并書寫“今之玄高,獻金楷模”長匾,由自貢市市長劉仁庵親自送至余宅,并將自己所乘“別克”轎車相贈。
1944年臘月初,馮玉祥派秘書陪同余述懷、劉仁庵驅(qū)車至重慶軍事委員會,接受蔣介石的接見,蔣介石表揚了余述懷在愛國獻金活動中的出色表現(xiàn)。自此以后,余述懷身價百倍,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欺辱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