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今天,中國香煙已基本完成了去意識形態化,不但在香煙印刷包裝上使用了僅次于現鈔和有價證券的尖端技術,在命名上也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價位在300元/條以上的國產香煙類別,起了名字的超過六成,價格在900元/條以上的,幾乎都有志向不凡的名字。它們的命名方式大致可分四類:紅色主旋律系、權力系、最炫民族風系、高大上系。
紅色主旋律系的主要圍著“為了誰”、“盛世”、“好日子”、“和諧江山”、“井岡山”、“流金歲月”之類概念打轉。權力系特別青睞“龍天下”、“德容天下”、“傳奇天子”、“至尊”、“江山”、“九五”之類容易有唐國強附體的好詞。最炫民族風系會喜歡“花開富貴”、“喜上眉梢”、“金玉滿堂”、“好運”這類喜慶詞兒,而“臻品”、尚品”、“品道”、“儒風”、“春秋”這類高大上系的名字,會讓成功人士覺得肋下隱約有仙氣。
總體上,價位越高的區間,紅色主旋律系出現的概率就越高。高檔煙的命名方式非常清晰地指明了誰才是它的真正消費者。
今天,中華煙早已不是最高端的象征,但它依然是模仿的對象。由于軟包裝中華比硬殼中華貴,有些新晉高檔煙也采用相同的定價策略。中華煙的紅色血統,依然被附麗上種種傳說。譬如軟中華包裝上有阿拉伯數字序號,分別為1、2、3打頭,不少人堅信3打頭是品質要高于1、2打頭的特供型,甚至有些煙店也乘機哄抬物價。
僅僅刷新了價格紀錄,并不意味著就有了對等身份地位。在印著“為人民服務”一行紅字的白殼特供煙面前,花花綠綠的高檔煙多半都會黯然失色,若是“中央特供首長專用”登場,無論是高大上系、權力系,還是紅色主旋律系,統統會被打回“洗剪吹”的原型。
但是,香煙的身價象征,有一小撮中國人是不認的——中國有接近3%的人抽混合型香煙,而在世界范圍,這個比例則是70%——中國和太平洋一些島國是少數迷戀烤煙的地區。中國混合煙一般的價格在5-20元之間,完全無法進入高檔煙序列。
除中南海等少數國產品牌外,大部分混合煙的品牌是進口煙。中國混合煙的消費者高度集中在北京和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其中北京以30%的比例高居全國第一。他們中的多數對香煙的檔次、價格不敏感。
煙草行業一份市場分析報告稱,“零售價位在5元~10元/包的混合型卷煙,目標消費群體是文化界或演藝界的人士;零售價位在10元以上的混合型卷煙,目標消費群體是高收入人群和駐京外國人”。這個人群的香煙消費習慣不但迥異于內地,甚至散煙、敬煙的習慣也很淡薄。
與內地欠發達地區相比,沿海地區高收入人群并未對高檔煙有明顯消費熱情。當那些進入沿海地區發展的人在節假日回鄉時,香煙文化的落差便會尷尬地體現出來:相比他們在故鄉的舊相識,他們拿出來的香煙會顯得特別寒磣,而自己卻渾然不覺。
不少人堅稱,煙民中的同性戀者更偏好抽混合煙。如果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也許是同性戀群體不自覺回避主流社會風氣的結果。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偏好混合煙的人群整體上與體制和主流社會的關系更遠,他們當中的人更愿意承認自己的性取向。
在很長時間里,抽煙在中國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改革開放前的電影里,除了特務,國民黨軍官和日本軍官是很少抽煙的;而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歌頌改革派廠長或基層明星官員的影視劇中,個性鮮明的改革派人物多半眉頭緊鎖吞云吐霧;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除了周恩來等極少數例外,整體留給大眾的影視形象更是煙不離手。
老一輩領導人手持卷煙出境
奇特的發型、古怪的方言,以及傳統的吸煙姿勢,是特型演員們努力讓自己更像領袖的重要著力點。古月曾在談到他扮演毛澤東的訣竅時總結,毛澤東抽煙時不喜歡彈煙灰,而是待煙灰很長后用手輕輕拂去——領袖為特型演員模仿他們提供了太多的細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