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永平在翻看他整理成冊的煙標。
季永平今年52歲,是河南洛陽澗西區某工廠的工人,20世紀80年代初,他參加工作后,便迷上了收集煙標。30多年來,他已經收集了1000多種煙標,他的家就像一個煙標博物館。
變廢為寶,收集煙標30多年
“煙標就是煙盒,它是比較常見的民間收藏品之一。”季永平說,他參加工作后,看別人抽完煙都把煙盒扔了,覺得挺可惜,于是開始收集煙標。
時間久了,季永平積攢的煙標多了起來。“那時,我想像集郵一樣集煙標。”季永平說,1981年到現在,他已經收集了1000多種煙標。
季永平說,煙標雖小,但是多了就占地方,由于家里經濟條件一般,買不起專門放置煙標的鏡框、盒子等工具,他便把煙盒拆開、壓平,然后粘貼在本子上,并標上號碼。
剛開始,家人和朋友都反對他收集煙標:“既占地方,又沒啥用。”面對各種不解,季永平用自己的堅持贏得了他們的理解。
如今,30多年過去了,季永平的親戚朋友都養成了一種習慣,只要看到稀奇少見的煙盒總會想辦法捎給他。
朋友都笑他是撿煙標的“破爛王”
說起自己的收集煙標之路,季永平說,開始覺得挺辛苦,現在想起來,感覺那些辛苦特別值得。
“我自己也抽煙,但種類比較單一,同種類的煙標收集再多也沒有意義。”季永平說,為了收集更多種類的煙標,他一下班就騎著自行車去火車站、大酒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撿煙盒。
1982年至1983年,撿煙盒是季永平工作之外的全部生活。“車站和酒店附近的人來自五湖四海,所以那段時間我收集了許多外地煙標。”季永平說,時間久了,朋友們都知道了他這個愛好,凡有外地的煙盒都會留下來給他。每次出差,“淘”煙標也是季永平必做的一件事。
那時,為了一張煙標,季永平常常急得睡不著覺。“看到喜歡的煙標,我會每天想著它,撿煙標時,滿腦子都是它的樣子。”季永平說,有時,在火車站一連“淘”幾天,就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煙標。沒撿到之前,會急得睡不著,撿到之后,他又會高興得睡不著。
經過30多年的收集,季永平已收集1000多種不同的煙標,朋友們都笑稱他是專撿煙標的“破爛王”。
?
現在已經罕見的一組煙標。
小小煙標見證社會發展
季永平說,20多年前,各地香煙的種類都比較少,能收集的煙標,他差不多都收集了。這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香煙的種類多了起來,他的收藏之路變得更長了。
“我收集的煙標上不僅有祖國各地的地理風光、風土人情,還有反映祖國發展歷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季永平說,能反映歷史,這是他至今迷戀收集煙標的重要原因。
季永平的煙標冊子里,煙標的種類五花八門,不僅有常見的煙標,還有“遠方”牌、“燕舞”牌、“合作”牌等比較少見的煙標。
“這個‘寶成’牌香煙是20世紀50年代末,寶成鐵路通車時生產的,煙標以紅色為背景,一列綠底白頂的火車穿過山巒、跨過河流疾馳而來;‘衛星’牌香煙是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時生產的,煙標以藍色為背景,印有中國地圖的衛星圖片。”季永平介紹,雖說這些煙標用紙一般、圖案簡單,但是都反映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成就,還有“大生產”、“宇宙”等牌子的香煙,都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
剛收集煙標時,季永平20歲出頭,如今他已經52歲了,而他收集的煙標,價格也從幾毛錢漲到了現在的十幾元、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季永平說,這其實也說明祖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季永平說,他會將收集煙標這項“事業”進行到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