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王福強是陽谷縣安樂鎮的一位普通村民,從不抽煙的他,卻從11歲起,就開始收集各類煙標。長大后,他北到哈爾濱、南到成都,在各地打工時,王福強照樣會趁午休時間出去轉轉,收集當地的各種煙標。經過28年的煙標收藏,現在他所收集的煙標已有四千種。
收集煙標讓他癡迷?
王福強在農村長大。他在讀小學時,偶爾在路邊撿到一枚別人丟棄的煙盒,看見上面印有漂亮的圖案,又有文字介紹,內有錫箔紙,外包透明塑料紙。別致的煙盒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王福強。欣喜之余,王福強產生了收藏煙盒的興趣。
為生計,王福強開始外出打工。在外的日子雖然辛苦,可給了王福強更多接觸各地不同煙標的機會。在路邊、餐館或其他場合只要發現有遺留的煙盒,他便將其收集起來。王福強深有體會地說:“當一個人真正對某項事物產生興趣時,總愿不辭勞苦去做。收藏煙標,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收集煙標的過程中,身邊人看王福強如此癡迷,遇到別致的煙標,大家就會想到他。
煙標背后有故事
“看看這個,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沒見過呢!”王福強自豪地拿著一摞煙標介紹起來。雖然已經年近四十,每當提起煙標,王福強都會流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這些煙標有些是我收集的,有些是朋友從外地捎帶來的,每一張我都知道它是怎么來的,都有一個故事?!闭f起這些煙標的來歷,王福強如數家珍,“這個煙標上面的一個馬像,已經被人剪去了,我幾經周折找到,又給粘上去了?!?/p>
“還有這個‘火車’香煙,是上世紀50年代的煙標,糊在了一個紙筐上,我用水把它泡軟,小心把它揭下來,再用衛生紙吸潮?!蓖醺娦⌒囊硪淼啬弥钫滟F煙標告訴記者。在王福強外出打工時,他的家人就幫他時常晾曬這些煙標,“因為這些煙標實在是不好找了!”
“有人喜歡集郵,有人喜歡字畫,而我就喜歡收集煙標。”王福強會翻著這些煙標,想想它們的故事,他把煙標當成了一種精神寄托,看煙標就是他最大的精神享受。
小小煙標開眼界
為便于煙標的收藏管理和續藏,王福強將現有的眾多煙標區分為軟式標 (軟盒)、卡式標(硬盒)、鐵盒標、塑盒標、異型標、進口標等多種類型,又將各類型煙標細分為名勝標、紀念標、城市標、飛禽標、走獸標、人物標、藥材標等類型。
用王福強的話說,煙標雖小,但上面的文化不少。“這是‘七一’牌煙標,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1日成立而生產的;這是‘長征’牌煙標,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而出品的系列標,煙標上有毛主席的《七律·長征》詩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王福強一直想找到清末時期的卷煙煙標,但收集到全部煙標是很困難的,他給自己所有的煙標都作了記錄,每一張煙標的名字、收集地點、長度和規格都記在檔案上。
王福強把煙標記錄看作是一種歷史的記錄,“從這些煙標上,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變遷與發展,老百姓經濟基礎的提升。小小煙盒的發展變化,不正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最好的見證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