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賓和說,煙盒放在文件袋里要疊起來,無法展現美感,希望能做一次展覽。
圖案精美讓他迷上煙標
戴賓和的老家在江蘇阜寧縣溝墩鎮紅旗村,在他老家的堂屋里有三大塊用煙標裱好的匾,匾里有我們熟悉的中華、南京、利群等一些煙標,也有飛馬、大聯合、解放橋等陌生的牌子。一張張形形色色、傳神優美的煙標,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獨特世界。
“這一張張彩色煙標中精美的圖案,是我兒童時期彩色的夢。”戴賓和告訴記者,對收藏煙標的喜愛,要從他上小學時喜歡畫畫說起,那時候農村小孩子的課本都是黑白色,很難接觸到彩色圖案,從小喜歡畫畫的他,無意間在父親扔掉的煙盒上看到了精美的圖案,從此他便有意識地撿拾人家扔掉的煙盒。
戴賓和喜歡畫畫,班級里的黑板報就成了他的任務,為了讓每期黑板報上圖案變得豐富,他就從撿來的煙盒上找素材。“記得在有一年國慶節時,我照著解放橋香煙上的圖案出了一期黑板報,老師夸我畫得非常好。”煙標上的圖案,就像現在的精美圖畫書一般,帶著戴賓和走進彩色世界。
戴賓和說,正如許多人說的,收集煙盒“沒什么用”,但對自己來說,只要看到這些珍貴的煙標就能回憶起美好的時光。“文件袋太小,煙盒放在里面要疊起來,無法展現它們的美感,希望有一天能為煙標開一次展覽。”
買煙給別人抽只為收藏
戴賓和說,收集煙標初期,全靠自己在路上撿。他每天都是低頭走路,東瞅瞅西看看,為的就是要檢查地上有沒有新樣式的煙盒。走在路上,從自己身邊經過的人,都會留意人家抽的是什么香煙,想辦法得到煙標,“撿煙標時,路人看我的眼神讓人很受不了。”
后來戴賓和不再滿足于自己撿來的煙標,看到自己喜歡的煙標,他會想盡辦法得來。“上學時,我拿過鋼筆和別人換過煙標,為這事被哥哥說過很多次。”戴賓和說,在上海做廚師時,下班經常到香煙店里去轉悠,看到新的煙盒,為了得到煙標,便買來香煙給別人抽。
“我小時候撿煙標回來,常常會被父母狠,說我把這些沒用的垃圾撿回來。”戴賓和說,剛剛開始收藏煙標時家人都不支持,但是自己一直堅持著。漸漸家人不再反對,在自己的帶動下,家人已經成為了他的支持者。
“親戚朋友們,現在出差在外地,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看到新的煙標都會給自己帶回來。”戴賓和說,現在就連9歲的兒子也是自己的支持者。“我兒子在路上看到煙盒都會撿回來,問我有沒有這樣的煙標。”
在品鑒中收獲莫大樂趣
“香煙的更新速度很快,希望把每個時代的煙盒保留下來,作為一種歷史的見證,讓我們的孩子以后也能有所了解。”戴賓和說,一個煙盒就是一段香煙的歷史,像這個白底“鹽阜”煙盒,鹽城產,上市銷售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
“在我收集的10000多個煙標中,有很多是成套的,像‘梅蘭竹菊’、‘五牛’、‘金陵十二釵’等,這些成套煙標想收全很不容易。”戴賓和說,其中最珍貴的就是由南京卷煙廠出品的“金陵十二釵”這套煙標,他花了一大筆可觀的費用才有幸買到。“收全了十二釵那時的滿足感,用言語真的說不出來。”
記者看到,“金陵十二釵”每張煙標中都各畫有“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一位女子的重要生活側面。其中包括:黛玉葬花、寶釵撲蝶、元春省親、迎春誦經、探春結社、惜春描圖、湘云拾麟、李紈課子、鳳姐設局、巧姐紡績、可卿春困和妙玉奉茶共12張設計最精美的“金陵十二釵”煙標。
戴賓和說,在這套12張煙標上,不僅可以欣賞到劉旦宅著名的十二釵人物國畫作品,還能吟誦到紅學家周汝昌專為十二釵配作的七言律詩,更能欣賞到陳大羽先生遒勁的書法藝術。可以說,集詩書畫于一體的這套煙標可以堪稱中國最美的套標之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