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位于世界上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亞歐地震帶之間,是全球大陸地區中主要的地震區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部分火柴生產廠家充分利用火花這方平臺,直觀、簡明地向人們傳播了防震減災知識。
較早印有防震知識的火花是上世紀70年代福建福州火柴廠出品的“地震前兆”套花。這套于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縣發生7.7級大地震之后面世的火花共14枚,涵蓋了“老鼠闖逃”(圖①)、“兔兒蹦跳”(圖②)、“家豬跳欄”、“狗兒狂吠”(圖③)、“牛不進欄”(圖④)、“馬不進棚”、“鴨不下水”、“魚跳水面”、“雞飛上樹”、“井水異常”等內容。
1983年,福建福州火柴廠再次出品了“防震”宣傳火花,全套15枚(其中6枚見圖⑤)。該套花以宣傳畫的形式組成了一部“逃生指南”,如“地震時關閉電閘小心觸電”、“地震時扶老攜幼安全疏散”、“地震時避免通過懸崖峭壁”等。
遼寧建平火柴廠于1988年出品的“地震前兆”知識套花,則進一步形象宣傳了防震減災知識。這套設計新穎獨特的火花共6枚,其主花采用漫畫的形式,向人們展現了地震將要來臨時馬、豬、雞、蛇等動物的異常反應,副花則配以相關的宣傳文字。例如,“地震將臨豬驚鬧”一枚的宣傳文字為:“肥頭胖耳一身膘,胡吃悶睡極逍遙。一年成長二百斤,每逢佳節它暢銷。地震之前它亂鬧,拱開圈門滿街跑。”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營口一帶發生7.3級強烈地震。此次地震因被成功預報,被稱為20世紀一大“科技奇跡”。同年,遼寧營口火柴廠出品了“防震”套花。其中1枚(圖⑥)的主花印有帶有震波的地球以及“抗震”、“75.2.4”的字樣,副花描繪有在開裂的地面上,廠房、煙囪依舊林立、汽車正常行駛的畫面。
另外,與防震有關的火花還有上海火柴廠1981年出品的“防震”套花(其中3枚見圖⑦)。該套花分別通過“臨震沉著不亂跑,組織疏散秩序好”以及東漢科學家張衡和他制成的檢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等10幅畫面,圖文并茂地向人們介紹了我國的地震工作方針以及其他與防震有關的知識。
?
①福建福州火柴廠出品于上世紀70年代的“地震前兆”套花之“老鼠闖逃”。
?
②福建福州火柴廠出品于上世紀70年代的“地震前兆”套花之“兔兒蹦跳”。
?
③福建福州火柴廠出品于上世紀70年代的“地震前兆”套花之“狗兒狂吠”。
?
④福建福州火柴廠出品于上世紀70年代的“地震前兆”套花之“牛不進欄”。
?
⑤1983年福建福州火柴廠出品的“防震”套花中的6枚。
?
⑥1975年遼寧營口火柴廠出品的“防震”套花中的1枚。
?
⑦1981年上海火柴廠出品的“防震”套花中的3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