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瓜果飄香,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的惠農政策使農民更加享受豐收的年景。
?
?圖1
?
?圖2
1950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正式頒布。隨后,一場有步驟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農村廣泛展開。這期間,云南紙煙廠出品了“土改”牌煙標(如圖2)。該標主版圖案是一位農民一手拿著樹枝作為牛鞭,一手趕著耕牛梨地,兩側分別印有“發展農村經濟”“消滅封建勢力”;副版中,麥穗將一頂草帽、一把鋤頭和一卷“田照”紙張圍成橢圓形圖案。廣州市地方國營南方煙廠出品的“新農村”(如圖1)煙標的主版圖案繪有南瓜、麥穗、菠蘿、實錄、西瓜、葡萄、香蕉等多種瓜果,寓意豐收;副版圖案是農民用現代化收割機在金色田野上收割莊稼的場景,有趣的是中間的側標位置還印有“煙火雖小惹禍很大”的警示語。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下達后,河南駐馬店市遂平縣率先成立了我國的第一個人民公社——猹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同年10月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成2.6萬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占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在人民公社體制存在期間,我國部分煙草企業出品的以人民公社為主題的煙標記錄了這段歷史。國營呼和浩特卷煙廠出品的“慶豐收”煙標,主副版圖案除了麥子、玉米、白菜、蘿卜、向日葵等農作物以及西瓜、葡萄、花生、柿子等瓜果外,還有毛澤東剛勁有力、瀟灑自如的書法手跡“人民公社好”。
?
圖3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事實上,此前的11月24日冬夜,一紙摁有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鮮紅手印的“包產到戶”契約,已悄然點燃了農村改革的星星之火,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也由此拉開。為了紀念從農村開始并首先在農村開花結果的改革開放事業,我國的煙草企業相繼出品了“鳳陽”“小崗村”“華西村”“南街村”等一系列展示農村新風貌的煙標。
為了紀念中國農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上世紀九十年代未期,安徽合肥卷煙廠直接以“小崗村”為標名,將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永久地定格在煙標中。該標主圖為秀美的新農村圖案,金色的“小崗村”三個字極具視角效果,主圖的左側有一段金色小字:“一九七八年底,小崗村18戶農民按下18顆鮮紅的手印,掀起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波瀾。20多年來,‘大包干’使小崗村發生巨大變化,‘大包干’精神成為安徽人民的精神財富。”副圖為小崗村的村徽。整個煙標以紅色為底色,寓意中國農村改革紅紅火火。
20多年來,‘大包干’使小崗村發生巨大變化,大包干精神也成為安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字樣,副版印有小崗村村徽標識。如今這段文字提及的18顆紅手印,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我國還有很多煙草企業出品了以新農村為題材的煙標,如福建龍巖、安徽亳縣等卷煙廠于上世紀80年代出品的反映農村新氣象的“新農村”煙標。貴州銅仁卷煙廠則出品有多種版別的展示新農村風光的“小康”系列煙標。而深圳卷煙廠出品的“好日子”煙標,在一只書寫有“賀”字的燈籠的映襯下,凸顯出正在燃放鞭炮的畫面。該煙標在演繹濃厚的喜慶氣氛的同時,向我們完美地詮釋了經過30年來的農村改革,廣大農民過上幸福美滿日子的內涵。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